鲜花、蓝天、湖水,形成红池坝美丽的风景。

  划着竹排飘荡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任伟摄

巫溪是中国“巫文化”的发源地,又坐拥红池坝、阴条岭等优质的生态避暑资源,8月11日,记者跟随“周末去哪儿 避暑山水间——重报集团大型主题采访报道”团队走进巫溪,为你打探这里是如何用“巫文化”充实避暑旅游内涵的。

中国“巫文化”发祥地

巫溪这片土地上,有许多老祖宗留下的神秘财富。

对于以“巫”命名,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认为这绝非偶然。据当地“巫文化”学者考证,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正是巫咸古国的所在地。对此,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楚光也认为,巫溪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巫文化”发源地。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特色文化。乌丙安认为,“巫文化”对华夏文化,尤其是在天文、中医方面影响深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张辛认为,应该做大“巫文化”,建立起民族认同感。远古巫文化研究会会长江碧波解释,“巫文化”并非巫医神汉,它是人类社会最原生、本真的一种文化。

巫文化’可以合理利用,用于旅游开发。”乌丙安同时提出建议。

将“巫文化”融入避暑旅游

“巫文化”对于游客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

巫溪县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巫溪县接待游客约16.7万人次。2010年11月9日-11日,“中国·重庆首届巫文化旅游节”举办的三天时间内,该县接待游客的总量便达到了近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

“巫文化”+旅游让巫溪尝到了甜头,今年,巫溪也开始发力,将“巫文化”融入进避暑旅游。

例如,民间艺人会在红池坝为前来避暑的游客表演舔火钳、上刀山、顶锅、溜铧等极具“巫文化”特点的绝技。在规划修建的红池坝旅游度假区中,打造一个以民俗体验、“巫文化”观光、休闲娱乐、特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巫楚文化风情园。

“巫溪的避暑旅游打‘巫文化’这张牌,一方面是保护华夏文化根基,通过更多载体来传承这种文化;另一方面,这是巫溪特色,可以和其他地方的避暑旅游形成错位竞争,以其独特、神秘的特点吸引更多游客来接触、认识这种文化。”巫溪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巫文化”避暑新景点

巫溪境内的宁厂古镇是市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是三峡库区最具文化内涵最古老的古镇之一,也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古镇。古镇有5000多年制盐史,是盛极一时的巫咸国首会(或部落)所在地。

据介绍,巫溪县投资1.3亿元,要在宁厂古镇打造“巫巴文化部落”景区,展示“巫文化”、岩棺以及古栈道等人文景观,并且要将宁厂古镇打造成国家5A级的中华“巫咸古国”文化体验旅游区、五星级观光休闲与康乐体验中心。

除此之外,这里还在规划修建一个大型“巫文化”博物馆,并拟申报三峡库区“巫文化”保护圈。

“巫溪之所以要大力对‘巫文化’进行保护和建设,是为了将这一珍贵的资源,申报创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巫溪‘巫文化’旅游这块‘招牌’擦得更亮。”这位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