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程茂枝 实习生康迪)到2020年,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以上,5%的乡镇(县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卫计委也于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爱卫办负责人介绍了包括“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八个方面的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工作。

城乡环境更加整洁

省爱卫办主任史晓群介绍,近年来,我省以“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脏、乱、差”现象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总的来看,农村环境卫生仍然是薄弱环节,城市也存在不少卫生死角。

对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的措施:推行县域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统一管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优化农贸市场布局,规范经营秩序,大力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秸秆禁烧机制,积极推进秸秆还田,加大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奖补。

改水改厕再上台阶

饮水安全事关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到2020年,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90%。加强城乡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到2020年,大部分设区市具备全部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能力,县级具备42项检测能力。

史晓群介绍,到2014年底,我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23%。 《意见》提出要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力争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达到95%。为此,我省将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纳入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使农村改厕与美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区(点)、经营性农家乐、铁路公路沿线要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鼓励建设“四格式生态厕所”。

卫生城镇多点开花

截至2014年底,我省有2个国家卫生城市(马鞍山、铜陵),3个国家卫生县城(当涂、霍山、舒城)、2个国家卫生乡镇(铜陵大通镇、肥西三河镇)。全省已命名4个省级卫生城市、5个省级卫生县城、21个省级卫生乡镇。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乡卫生创建活动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的目标,即:40%的城市和5%的乡镇(县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乡镇(县城),60%的市创建成省级卫生城市,30%的县城创建成省级卫生县城,5%的乡镇创建成省级卫生乡镇。 “为此,2020年之前,我省还要再创成7个国家卫生城市、61个国家卫生乡镇(县城),任务很艰巨。 ”史晓群说。

此外,《意见》还提出“防四害”、全民健身、控烟等方面的任务。要及时加强对蚊蝇鼠蟑等主要病媒生物的监测,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大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措施扶持力度,开齐上好体育课,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和单位,努力建设无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