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众多新型战斗机、轰炸机和无人机亮相。看阅兵不光看热闹,网易航空航天频道推出《看门道》系列点评策划,更带您看清其中的门道。从空中飞机编队和地面无人机方阵,看清中国空中军力的强项和不足。

网易航空独家解读(侯知建)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西方、俄罗斯、中国在空中力量的发展上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虽然从总体上说,各国都在不断研发并装备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型号,但在作战装备的换代速度与规模维持上却大不相同。正是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历史背景中,中国的空中力量在以非常惊人的速度成长。

时至今日,仅以第三代战斗机的装备数量而论,中国空中力量(包括空、海军)在总体规模上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虽然由于中国历来较为保守的军事宣传作风,官方并没有给出权威的具体装备情况;但是根据海外的统计情报,仍然不难得知大体上的数字。

现阶段中国已经拥有300多架歼10系列、400多架苏27家族系列(包含苏30MKK、中国自行组装的歼11、以及仿制改进的歼11B等型号)。事实上进行过重大改进,火控和航空电子系统完全达到第三代战斗机技术水平的240架左右歼轰7A,其对地对海的攻击能力,也是担得起先进空中力量这一评价的。

作为对比,欧洲诸国由于国土面积都比较有限,而且防务高度依赖美国,因此在空中力量的规模上都比较保守;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普遍出现了规模缩减和换代放缓。比如法国是欧洲大陆的最强国家,也是最强调独立自主的国家,其空军的飞机总数也只有六百多架;而幻影2000和阵风等三代机,加起来也只有两百二十多架,尚不及歼10系列的产量。

俄罗斯先进战机数量远不如中国

俄罗斯虽然是苏27系列的老家,但自身在三代机的装备数量上却非常窘迫。苏27研制极为艰辛曲折,当其设计制造基本成熟时已经到了80年代末期;刚开始批量装备苏联军队未久,即遭遇苏联解体。

从90年代初至今,比经济困难更糟糕的问题,是俄罗斯军队欠缺足够的魄力,通过缩减规模来换取作战能力。由于未能淘汰掉包括数百架苏24战斗轰炸机等型号在内,设计过时性能(尤其是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落后、而且改进意义不大的型号,有限的军费被大量浪费,一直抽不出钱换装新型战斗机。

至今俄罗斯军队自己的苏27系列反倒只有400架出头,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最老旧的型号。这和中国空军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最老的苏27SK已经大量退役,从数量上看,经过各种改进、尤其是换装了较为先进的火控和航电系统的歼11B及后续型号才是大头。而米格29家族则更糟,除了28架米格29SMT以外;其余近230架米格29都是最原始的型号——这一性能状态的米格29,在90年代与西方三代机的空战中被屡次击落,未有一次胜迹。

中国空中力量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能力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虽然主战机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差,但空中力量在总体建设上却还有很大不足;虽然三代机规模仅次于美军,但离战略这一境界还差着相当遥远的距离。用中国军事理论的标准概念来说,战略指的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比如科索沃战争中,西方仅靠空中力量打击就彻底摧毁了南联盟的作战能力,并迫使南联盟投降;这就是极其纯粹的战略作战能力展现。

一国的空中力量要担负起战略的定位,比如战略空军,那它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标准:具备出色的攻击能力,不能仅限于保卫国土上方的空域,也不能仅限于争夺战场上的制空权;不仅要有远程进攻、并夺取其它国家的领空控制权的能力,还要有从空中给予对方地面、水上目标以广泛而沉重打击的能力。

这种立足天空,在极大的范围以内(比如战区半径超过1000公里)实现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的全面性要求;又使战略空军必须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战场信息收集,调动大量部队进行长距离战略机动,并投放海量的各种武器火力。

在类似科索沃战争中,战斗机所能承担的制空权争夺、控制任务,只是总体作战任务中很小一部分。敌人的通信指挥系统需要干扰,这需要电子干扰飞机;敌人的防空系统需要瘫痪,这需要携带反辐射导弹等武器的“野鼬鼠”防空压制飞机去执行最危险的攻击任务;而大量的地面目标比如发电厂、道路、桥梁、工业区,最后也必须依靠攻击机、轰炸机投放大量炸弹、导弹来摧毁。

而在这些任务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中,又需要庞大的运输机队伍来完成人员和装备的快速运动部署;需要大量的空中加油飞机,来保证各型参战飞机不至于因为没油而被迫返航甚至坠毁;更需要空中预警机作为飞在天上的通信指挥中枢,组织和协调、引导各型飞机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

对于战略空军来说,除开战斗机这样的主战型号以外;预警机、加油机等辅助机种至少要在数量上占到一半甚至更多,才能完整发挥出现代作战体系的强大威力。目前美国和法国等西方空军强国,其空中力量的总体构成就符合这一标准。中国空军长期定位于国土防空,而且国内航空工业长期积弱,在辅助机种的研发和装备规模上,目前的水平与战斗机等主战机种的装备情况完全不相称,可以说是落后太多。

中国海军的空中力量建设则比空军更为稚嫩,辽宁号航母与歼15舰载机还处于磨合、并验证性的生成最初战斗力的过程中;要像美国海军那样,完成核心作战能力从舰艇转移到舰载机的变迁,还有一条非常漫长而艰辛的路途要走。

中国空中力量在规模上已经足够,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质量的提升

从总的装备数量来看,中国空军、海军的飞机规模已经足以承担起建设战略性空中力量的要求。辅助机种的数量增加,完全可以用来替换歼7、歼8、轰六等老旧型号战斗机退役形成的编制空缺,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先进作战飞机的各方面性能都提升巨大,作战效能远超从前。比如以第三代战斗机来说,配合AIM120、R77、霹雳12这类主动制导、发射后不用管、而且能同时发射几枚打击多个目标的先进中距导弹;只要几架飞机,就能控制住原来需要十几架、甚至二十几架飞机才能控制住的空域范围。

其二是现代飞机上集成的设备越来越多,飞机制造越来越精密,价格越来越高。目前中国有将近1000架歼7和歼8系列飞机,如果都替换成价格高达2~4亿多元一架的第三代战斗机,过剩的制空战斗力既发挥不出来效能,又会在经济上带来无法承受的负担。事实上,缩减战斗机规模,才是中国空中力量从防御走向具备进攻能力的标志。

而从质量上的提升来说,中国未来必然要经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首先是战斗机多功能化,分担一部分对地、对海攻击任务,使空海军在作战时能够敏锐灵活的根据战场环境变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针对性的任务调整。

事实上这一发展趋势已经体现在中国战斗机型号的改进工作中,歼10和歼11B都是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纯制空型号;而从歼10S、歼11BS开始,就都通过改进火控和航空电子系统,形成了包括投放精确制导炸弹在内的多用途攻击能力。

其次是对现有的辅助机种进行性能改进、型号换代、以及增大装备数量。比如以空中加油机来说,基于轰六平台的轰油六只是无可奈何下的选择。中国长期极度欠缺完全国产化的大型运输机和客机,在运20批产以后,必然要有大量基于运20的大型空中加油机入役,空警2000级别的战略预警机同理。而面目多变的运八高新系列,也将继续加大装备数量。

而在远期来看,中国必然还将会有大量的新型机种出现,以填补国内作战体系的短板和空缺。比如隐身战略轰炸机;比如类似美军咆哮者,以战斗机平台为基础开发的、能够在空战一线附近执行高危任务的专职电子战战术飞机;同样的,还有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中国版野鼬鼠战机。

战斗机是空中力量的核心环节,但远远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全部。如果不谈发动机的话,中国在战斗机发展领域,基本上已经把该补的课都补上了。中国空中力量的进一步成熟和跨越式发展,着力点将在于辅助机种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在进攻性的电子对抗等领域;相信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我们将能够见到令人振奋的新类别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