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王博)记者从省保监局获悉,我省已于今年年中出台政策,推动大宗农作物保险全面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同时,对原农险产品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中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口粮作物的保险金额分别提高至每亩406元、367元和282元。新政策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此举将推动我省政策性农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宗作物保障全面提标

作为全国五大粮食调出省份之一,从200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我省得了积极的成效。“我省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个大宗农作物保险超过1亿亩的省份。 ”省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也是第一个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的省份,7年来累计支付赔款56亿元,受益农户3300多万户次。

为解决大宗农作物保险保额尚不能覆盖直接物化成本、保额偏低等问题,我省今年来积极进行研究和测算,并出台相关政策,对大宗农作物保险保障程度进行调整。“调整后,六大农作物保险金额全部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其中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口粮作物的保险金额分别提高至每亩406元、367元和282元,提标比例分别为23%、36%和13%。”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农业保险提标将为我省主要粮棉油作物生产提供更为充足的风险保障。

种养业取消10%绝对免赔率

政策性农业保险离不开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此次提标涉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品种,全省种植面积9000万亩左右,为全省2000多万农户增加风险保障近70亿元。据测算,在维持原费率水平的情况下,将增加保费3.6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资金超过1亿元。

除了保障程度提高,此次新政策对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也进行有效拓展。调整后,我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全部10个农业保险品种将取消10%绝对免赔率。同时,保险责任增加了地震、泥石流和山区滑坡,拓展了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提高了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其中,养殖业保险产品的修订,明确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提条件,不能确认无害化处理的,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旨在通过无害化处理和农险理赔联动的方式,采用市场手段完善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机制。

金寨成国家级农险创新试点

在省保监局积极争取下,2014年,中国保监会下发文件,批准在金寨县建设农村保险改革创新试点县。以县为单位开展国家级农村保险创新试点,在全国尚属首例。

本次试点主要针对该县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用于农业生产性用途。试点操作模式如下:参加试点的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借款人申请贷款时,需要与银行、保险公司分别签订贷款合同和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对于资信良好的贷款人实行优惠利率(费率)。其中,农业企业贷款最高可达200万元,农民合作社最高可达100万元,其他农业经营主体最高可达30万元。贷款人对于贷款可采取分期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方式偿贷,贷款期限上限为1年。

“此次试点旨在破解农业信贷的三个难题。 ”省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破题“融资难”,对于高资信的贷款人贷款无需抵押物,同时由保险公司、银行和政府建立三方合作机制,对贷款人资信进行交叉识别筛选,有效解决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问题;二是解决“融资贵”,试点规定保证保险和借款人意外险综合费不得超过2%,贷款利率上浮不得超过30%,农户年贷款成本低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应对“风险高”,对于贷款本息损失,由贷款银行和保险机构按照2:8的比例分担,与此同时,县政府设立1000万元额度的风险补偿基金,对赔付率超过150%部分全额补偿,为试点顺利推进开出 “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