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暖阳中,两位北京游客站在土崖之上,感受千年来历史赋予这里的沧桑。

阳光下,几只鸽子飞过圣人墓上空。

几位用凤仙花包裹指甲的小女孩准备做早餐。内地的饺子、馄饨已被当地居民接受。

吐峪沟石窟东崖虽然没有坍塌危险,但洪水也已将土、木质栈道摧毁。

吐峪沟曾是欧洲探险家、盗墓者青睐的居住地,当时的土屋仍旧保存完好。

吐峪沟石窟西崖存在坍塌危险,加固工程如今正抓紧进行,预计明年6月8日完工。

  清晨,吐鲁番以东五十多公里的一处峡谷,太阳缓缓升起,逐渐让峡谷南出口沟谷中的一个古老维吾尔族村落铺上暖色。这里叫吐峪沟,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现存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
  吐峪沟现在约有二百多户人家,整个村子完整地保留了维吾尔族传统民俗风情,同时也融入了新时代的印记。村内保存有大量维吾尔族传统的民居,这些窑洞和二层土楼,底层为依山傍坡掏挖而成的窑洞,上层为平房,屋顶留有方形天窗,民居的木制门窗都很古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距村子不远的峡谷中段,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的吐峪沟石窟,开凿于两晋,在南北朝时期,这里则是高昌王国最高统治集团全力经营的佛教重地之一。到了唐代,吐峪沟大峡谷两岸的佛教洞窟有了进一步发展,据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文献《西州图经》记载:“吐峪沟中有随山势展布的重重寺院,背依危峰,下临清溪,绿树掩映,佛寺、禅院密集,佛乐飘飘、烟火不断、游僧云集,人行沟谷深处,难见日月。”石窟现存有编号洞窟46个,其中9个洞窟壁画保存较好。
  吐峪沟千佛洞记录了一段极不平凡的佛教文化的兴衰史,以及随后伊斯兰教的兴盛。村南入口处,有一座著名的圣人墓——霍加墓麻扎,相传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创教之初,也木乃哈带领五弟子来此传教。如今,除新疆外,还有来自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穆斯林信徒来此朝拜。
  风雨千年,吐峪沟虽没有了当年的兴盛,但村民们依旧保留着传统,村子也因别样的西域文化和历史沧桑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影报道 J213

  作者:白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