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盟

  戴明盟驾驶舰载机从辽宁舰上起飞。 钟魁润 摄

戴明盟,男,江津石门镇人,舰载机飞行员,驾驶舰载机在“辽宁号”上成功着舰第一人,曾荣获“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称号。

声音“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带着家里人一起去旅行。”

2015年9月3日,舰载机梯队首次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以“零米零秒零误差”的完美表现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带队的队长正是我国首位实现舰载机着舰的飞行员戴明盟,这位从江津石门镇走出来的重庆人,从19岁入伍当兵,便一直在追逐自己的飞行员梦想。

性格随母亲爱读书

2012年11月23日,当戴明盟驾机第一次成功在辽宁舰实现着舰时,全国轰动。从业飞行25年时间,队友们给他极高评价。论国内的舰载机飞行员,戴明盟肯定是最好的,没有之一。“在工作中,他不像别人一样飞了很多了,就只靠经验,他不是,他是动脑子,他一直在学习,在进步。”队友赵云峰说。

1971年,戴明盟在江津石门镇出生。他从小爱看书,《说唐演义全传》的李元霸、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让这个顽皮男孩从小便有了“英雄情结”。

“读书的习惯随我妈妈,她会买很多书在家看。进入阅读状态,耐心和专注力就培养起来了。”戴明盟说,这对他后来飞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毕业那年,有部队来江津第五中学招飞行员,戴明盟便投入到飞行事业中。“飞行员带有神秘英雄色彩,就想去看看。”他回忆,经历了几轮考核,他收到了通知书。

“那天正好是1990年8月3日,我19岁生日。我妈看到那封信,激动得哭了起来。”戴明盟说,年轻不知离乡愁,直到坐上火车,他还很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出去看看了。

两次命悬一线

经历一年零八个月的军校学习,戴明盟正式开启了飞行员的生活。与幻想中不太一样,跳伞训练便让他体验了生死一线的危机。

“从机舱跳出来以后,有好几根伞绳绕过伞顶,伞开得不充分。”戴明盟回忆说,跳伞后,他便嗖嗖地快速坠落。直至地面喊“3号3号检查你的伞”,他才发现问题所在。在快接近地面的时候,他成功开启了应急备用伞,落地时距离原定着落点有2公里。

2004年,在跨昼夜飞行训练中,戴明盟驾驶的三代机出现右发转速减小特情。通过关闭右发动机,他和战友一起严格按照单发动机着陆的操作规程,稳稳地把飞机停在了跑道上。

飞行员需要自己减压,戴明盟喜欢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巴赫。当然,最好的减压方式就是放假回家,他喜欢陪妻子逛菜市场,然后回家做几个川菜给家人吃。

“回锅肉、鱼香肉丝都是我拿手菜。我们一家人在家都吃川菜,骨子里的情怀。”戴明盟说,另一种减压方式就是陪女儿玩游戏。

创造多个第一

当戴明盟如愿成为首批舰载机试飞员后,他开始探索我国舰载机飞行事业的跨越和突破。

戴明盟先后撰写了5本约30余万字的飞行体会,熟记熟背各项试验试飞课目的技术要领,准备特情处置预案方案。

第一个执行地面高速滑跑极限偏心偏航阻拦、第一个执行飞行着陆阻拦、第一个执行滑跃斜板起飞、第一个执行绕舰飞行和触舰复飞……戴明盟创造了歼-15舰载机试验试飞多项纪录。

谈起飞行梦想,戴明盟希望,中国海军能成立一个庞大的航母编队,而他能够出现在编队里。

对话

没思考过死亡这个问题

重庆晨报:你有害怕过死亡么?

戴明盟:我从没思考过死亡这个问题,它不是我要去做准备的事情。我要想的是如何把飞行危险降到最低。作为飞行员想太多没必要的东西,只会徒增烦恼。

重庆晨报:家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戴明盟:重庆崽儿都很耿直,家乡是我的根。我每年春节都会回去和母亲过年,会见到我儿时的伙伴。回到石门镇,整个人就变得安静了,和在军队里热血沸腾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本报记者 王秋思

作者:节温哥华时间11月7日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