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康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2016年将开启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此大背景下,北京市高校取消编制管理试点在今年年内启动。

取消编制管理,迈出了高校改革的关键一步。据了解,中国高校中出现“编制”一说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大量高校被收归国有,高校教师也就转身成为“国家干部”。随着时代进步和现实所需,高校的编制管理越来越暴露出弊端。取消编制,也就意味着高校有了“人权”和“财权”,“去行政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校取消编制,可激起“活水”,让高校教育回归培养人才的本质。由于以往高校编制的存在和公务员相似,因而在相似性质和管理方式之下,高校也就出现了和机关相似的问题。比如编制问题就最容易导致高校人员流动困难形成壁垒,有能力的人很可能在编外,而中庸之辈“浑水摸鱼”,取消编制管理就可以科学合理地配置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实现“能者上,差者下”,从而让原本就应远离行政的高校教育的“人权之花”得到很好“绽放”。

同时,高校取消编制有利于“财权”放开。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不过,当前高校经费管理的最大问题还是在于使用效率不高,尚存在一些腐败现象。科研经费浪费,令人痛心,也暴露出目前高校财政管理上的漏洞。如果取消编制,高校一旦有了“财权”,就可让各种预算走市场化管理的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浑水摸鱼”的财务管理,如果用预算管理来代替编制管理,则更容易形成灵活的高校管理机制。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竞争,高校则是培养高端人才的基石。取消高校编制管理,迈出了大学去行政化而培养人才的关键一步。无论从人才管理和财政管理上看,高校取消编制都是一步好棋。当然,高校有了“财权”亦可更加合理支配财政资金,从而提高效率降低“磨洋工”的损耗。只不过,高校实现真正的“财权管理”非一日之功,尚需时日及缜密的配套制度跟进。我们拭目以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