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内江市中医医院新区就医

内江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内江市中医医院新区

  民生视窗
  去年,住在东兴区的邹林买了一套邦泰国际公馆的新房,看重这套房子的重要原因就是它紧挨着内江市中医医院西林新区。原来,邹林的母亲常年患有风湿、腰椎疾病,定期要到中医院检查治疗。“这下医院离家近了,老母亲也不用来回折腾了。”邹林说。
  其实,内江市中医医院的原址在市中区民族路,随着病人日益增多,医院开始供不应求,2012年,位于东兴区大千路的中医院西林新区正式投入使用,方便了不少东兴区的患者。
  除了中医院,“十二五”期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开工建设,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也开始扩建。三家三甲公立医院在扩展的同时,民营医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从2010年的20家,增加到了42家。
  三甲服务进村远程医疗涵盖34乡镇
  77岁的李奶奶住在威远县龙会镇,她的儿子都在内江城里工作。李奶奶身体不好,每次生病,儿子就会接她来内江看病,理由是:乡镇医院设备太差,即便真看出了问题再转到城里的大医院还是得再花钱检查。
  去年12月中旬开始,李奶奶的儿子放心她在乡镇卫生院看病了。因为,威远县龙会中心卫生院和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合作。由内江二院投入设备,将乡镇卫生院所摄数字化X光片、远程心电监护数据、远程检验数据通过光纤技术传到内江二院,片子由三甲医院专家把关,出具报告。
  卫生院院长谭从普说,以前村民照片后如果发现有问题,再转入市级医院,需要重新照片。现在不仅可以及时转入内江二院,而且不需要再次做重复的检查,节省了医疗费用。
  据了解,目前已有34家乡镇(中心)卫生院,3家民营医疗机构加入远程诊断中心,日均诊断量达200人次以上。
  10月27日,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华山村适逢赶集日,东兴区人民医院的专家来到市场上,为村民们进行现场义诊。现场,60岁的吴桂芝显得尤为激动,刚刚向外科主治医师郑兴平咨询完关节疼痛事宜,又跑到一边测量血压,向内科医生询问饮食生活注意事项。
  最近几年,这样的义诊越来越多,除了送医下乡,不少大医院还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交流学习。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就和乐贤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市中区人民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卫生院坐诊、查房、做手术。
  当劳模提职称老医生与医院同进步
  在帮助乡镇医院发展的同时,大医院也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门诊量。
  刘忠是内江市中医医院骨二科主任,刚来医院时,他还记得,那时医院仅有一个3层楼的住院部,门诊部还在修建。“当时医院只有一个骨伤科,如今,医院已经有9个骨科。”说起医院的发展,刘忠十分感概。
  慢慢的,医院的住院楼变成了3栋,科室、医务人员在增加,病人也在增加。“原来觉得挺宽的院子,已经停满了轿车,大家都盼着建新医院。”刘忠说。
  2012年,中医院西林新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原来的骨二科分出一部分医务人员成立了骨七科,而刘忠就兼任两个科室的主任。3年时间,虽然要两边查房、做手术,可是刘忠却不觉得累。他说:“新医院住院条件、硬件设施好,特别是方便了东兴区这边的患者,我的好多老病号都跟着过来了。”
  这五年,对于刘忠来说意义非凡,他从副主任医师晋升为了主任医师,2012年还获得了“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5年医院的变化也很大。”刘忠说,目前西林新区二期建设已经完工,今年年底就将投入使用。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医院还增加了内科、外科、康复科、骨科,引进了不少新技术、新设备。很多以前不成熟的技术,现在已经能够广泛开展。
  80后圆梦当院长 把竞争当发展动力
  33岁的王兰川是内江本地人,2003年开始从事民营医院管理工作的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家自己的医院。2013年,王兰川投资1000万,和几个股东一起,在内江市市中区双苏路开了一家名为内江和润皮肤病医院,作为法人代表,80后的他也如愿当上了院长。
  “民营医院要想吸引病人就得从专业、专科特色上下功夫。”话虽这么说,可是发展的第一步就遇上了难题。王兰川向记者倒起了苦水:“人才不好引进,公立医院的医生看不上我们这种小医院,刚毕业的医生我们又不想要,还好我们请来了学校的一位副教授和一位退休的老军医。”
  紧接着,在经营方面也进展不顺,由于民营品牌认知度不高,就诊的病人很少,“我们又不像有些民营医院,什么病都看,我们只看皮肤科。”王兰川说,“最差时日诊量才一两个。”
  为此,医院转变思路,从改善服务和环境入手,下雨天送伞、中午为输液病人免费送饭,冬天病人输液时有毛毯和暖手袋。一传十、十传百,医院的口碑逐渐建立起来,现在日诊量已经有30—40个。
  最近几年,王兰川清晰的看到,民营医院越来越多,但是他却自信的说:“有竞争是好事,只会促进医院的发展。”
  数读“十二五”
  4 年间内江民营医院增加 110%
  内江市卫计委医政医管科科长杨军介绍,“十二五”以来,内江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2014年,全市卫生事业财政拨款支付59986万元,比2013年增长11380万元,增幅23.41%。
  与此同时,卫生机构也在递增。2014年,全市有卫生机构 3107个,其中:综合性医院 50个,中医院 6个,专科医院 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乡镇卫生院110个。编制床位16618张,开放床位19825 张。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内江共有42家民营医院,较2010年20家增加110%;编制床位2632张,占全市总数的15.84%,较2010年813张增加223.7%。
  出现这样的现象,杨军分析说,内江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办医疗机构快速健康发展的通知》、《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社会办医促进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推动民营医疗机构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政策,协调解决医院立项、土地划拨、贷款融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问题,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迎来了春天。
  在加快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同时,加强了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例如把民营医疗机构纳入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
  杨军告诉记者,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黄晓庆(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