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睢宁女检察官爱洒“小雨滴”

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总为别人家的孩子牵肠挂肚,总是为他人的进步由衷高兴。她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她们坚信爱能创造美好未来。

她们就是睢宁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的女检察官。

 “熊孩子”考上大学

2013年4月,未检科受理了一起抢劫案,王某等4人均系某校的高二学生。他们平时表现良好,却出于哥们义气参与抢劫。案发后,他们后悔不迭,主动对被害人进行了赔礼道歉,并获得了谅解。

承办检察官仔细审查全案后,认为可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经该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后,遂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附设1年考察期。

四个孩子是喜忧参半。王某忧心忡忡地说,“我好怕同学、老师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成为别人眼中的 罪犯 。”

了解这一情况后,未检科及时联合共青团、社工组织、学校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和考察帮教。“我们还邀请他们加入QQ群及微信,提供零距离的疏导帮助。”一社会志愿者介绍。

四个孩子的心态慢慢恢复,认真履行了各项义务,还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考察期满后,该院作出了不起诉决定,并封存其犯罪纪录。

2014年8月,3人考上了大学,1人成为了厨师。

2013年以来,该院不批准逮捕17人、不起诉21人,其中7人考取大学。制定的《未成年人不起诉宣告教育回访帮教制度》被最高检转发。

  豆蔻女孩不流泪

自成立以来,未检科也一直努力保护和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已实施救助达20人,发放救助金近10万元。

今年刚满14周岁的宝宝,又一次来到该院设立的“小雨滴”工作室。检察长沈淬早已等候多时。

“我现在跟父母在一起,还学会了做手工活。我一定要多学本领,让大家不再为我操心!”听到宝宝这样说,沈检深感欣慰。这个曾经遭受严重创伤的小女孩终于从阴影走出来,大家一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

宝宝是一起强奸案的受害人,父母平日外出务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生性活泼,是家里的“活宝”。案发后,母亲向回访的检察官反映,“宝宝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不敢见人。也不想吃饭,人都快瘦成皮包骨了。”

拥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未检科科长秦清专门制定了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将宝宝带到了“小雨滴”工作室,鼓励她走出困境。还邀请高校教育专家给宝宝的父母进行“家长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情感沟通能力,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司法实践中,未检科调查发现留守女孩遭性侵犯案件多发,据此形成的调研报告被县委书记予以批示,促使多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农村留守女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该院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县开展以“关怀留守女孩、呵护健康成长”为主题的“豆蔻工程”。

  预防推出“小雨滴”

在办案之余,未检科特别开设“家长课堂”,将涉案未成年人家长请来,帮其分析梳理导致孩子犯罪的原因、发放《青少年维权家庭联系卡》、提出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不少家长直呼受益匪浅。

“我们还联合学校,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学校的资源优势,筑牢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第二道防线。”该院副检察长王珍表示。

该院于2013年在县睢城实验小学建成徐州市首家预防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今年5月,又与县教育局建立检校协作机制,积极开展法制课程进校园活动,共同做好未成年犯罪人的挽救帮教与保密工作。

为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法律,该院利用睢宁“儿童画之乡”的资源优势,选编了近年来本地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由该县小学生创作插图,历经数月,最终精心编撰成《小雨滴》一书。

这是我国首本以儿童画为依托并由小学生参与创作的法律读本,已由人民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在翻阅该书后表示,“《小雨滴》一书,用心用力地把睢宁特色体现出来,是睢宁检察履行普法职能的有益载体。”

“我们还将整合社会力量,促进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社会化体系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沈淬说。

(原标题:睢宁女检察官爱洒“小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