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白江凤祥社区:三大创新助推村转社区“稳转快融”(组图)

社区全景

青少年中心内景

凤祥法治文化广场

社区便民服务站

  刘佳
  村转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镇凤祥社区是由7个村(社区)整合而成的新型社区,先后集中安置了4232户征地拆迁户,共计10443人,加上流动人口,社区居民总数接近1.3万人。
  “刚成立社区的时候,很多社区居民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过去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加之人员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频发,管理起来很是头疼。”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德介绍,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文化公益创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观念转变很快,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走出了一条村转社区“稳转快融”的新路子。
  据悉,2014年凤祥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15年被命名为“四川省依法治村(社区)示范社区”。该社区的成功探索,为征地拆迁安置小区打造“治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完善、生活便利舒适、治安秩序良好、人际关系和谐、居民共同参与治理”的新型城市社区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创新管理机制 “双轨制”助推“稳转快融”
  12月18日,笔者走进凤祥社区,这里的环境整洁、居民出入有序、生活氛围愉悦,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凤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几位老人正在打乒乓球。今年已经60岁的社区居民刘女士告诉笔者,她几乎每周都来老年活动中心锻炼,在社区广场上跳坝坝舞。“过去当农民,一年四季都在田间地头忙碌,把人累得不行。现在变成了居民,天天都在休闲娱乐,还有社保领。政策这么好,我们就得把身体好好锻炼,争取多享受几十年。”
  在凤祥社区服务中心,笔者见到了正在这里办公的工作人员闵兰清,她以前是同福村3组的村民,2012年入住社区后就被聘为工作人员,以前在家种地的她发现现在的生活方式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就是面朝土背朝天干好农活就行,现在的工作完全不同,需要的是亲和力、沟通技巧。”
  闵兰清负责的社区服务工作对象主要是残疾人、独居老人、孤儿、留守儿童等等,她为这样的群体打扫卫生、陪伴聊天等等。据闵兰清介绍,目前她负责关爱的对象达四五十个,月工资在1000多元。
  “社区比起以前住的农村来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以前村上用蜂窝煤、烧柴等等,空气污染大、环境问题严重,现在家家户户烧气,而且社区老人都有养老金,没有后顾之忧。”闵兰清说。
  刘正德介绍,集中安置的征地拆迁户进社区,社区居委会创新地采取了 “双轨制”:社区居民仍然享受原村的集体经济建制,原来的土地补贴、分红仍然不变,而居民的政治权利则在社区,换句话说,居民在迁户籍前,原有的福利不变,管理则在新社区。
  为了保障“村转社区”的平稳过渡,党建工作必不可少。青白江区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李智伟介绍,凤祥的 “村转社区”党组织建设开始于2012年,根据前期调研了解,行政村转变为社区前,党组织与村民联接纽带主要为农业生产活动,村转社区后,党组织主要职能转变为如何牵头抓好社区治理、如何为居民提供服务。因此,基层干部如何转变思维意识和工作方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对此,凤祥社区通过实施党组织在领导、治理、服务等方面的“核心驱动”,实现了“稳转快融”。“稳转”就是指平稳转型,即发挥好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保障自治组织、党员、干部、居民等由农村平稳转入社区;“快融”就是指快速融合,即发挥好党组织治理核心和服务核心作用,推动社区居民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快速融合进城市环境。
  创新服务内容 网格化管理构建法治社区
  16日,在社区文化广场边,笔者正好碰到急匆匆赶往办公室的网格员何涌,据他介绍,网格员的工作包括处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将诉求反馈给相关的职能机构,另外就是开展调解服务,矛盾纠纷能够在社区解决的就在社区解决。比如,刚才社区抽污水设备的排水管掉了,他在接到群众的诉求后,马上就赶过去安装梳导。
  何涌还调处过许多纠纷。比如,今年4月底,社区居民唐先生在物业办公室办理电瓶车停车位时,因言语不和,与物业工作人员发生纠纷,致某物业工作人员挨打受伤,经何涌调解,唐先生将挨打的物业工作人员送医,并支付所产生的费用;唐先生向挨打的工作人员当面道歉,并支付200元补偿费。
  据了解,该社区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每200户左右的规模将社区划分为21个网格,设网格管理员21人,楼栋长73人,每个网格内居民人口约500人。每个网格由一名党小组长(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与网格内网格管理员、楼栋长、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了“党委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党员作用发挥在社区”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如今所有居民有各方面的诉求,都可以找辖区内的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单元长、网格员等,实现诉求多元化,缓和矛盾,彰显基层治理的效果。刘正德介绍,社区居民人数众多,部分居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如何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十分关键。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凤祥社区建成了全区首个“法治文化广场”,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为规范管理,该社区还采取“搜集居民意见,草拟居民公约”办法,制定了24条居民公约。“有了这些公约,大家自己管自己,相互监督,社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陈先生说,现在,社区乱搭乱建、违规种地等现象已基本消失,邻里纠纷、广场舞扰民等问题也大大减少。
  创新文化公益 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幸福感
  在村转社区中,要增强居民归属感幸福感,实现“快融”是一大难题。
  刘正德也坦言,居民如何实现社区融合是个新问题,比如相邻的居民之间相互不认识,情感淡漠等等。
  “这些就需要从文化上突破。比如,将居民从楼栋里边请出去,请到广场上,通过文娱表演,观看文娱演出,让更多的群众上舞台,同时在文娱汇演当中发现爱好者。”刘正德介绍。目前,凤祥社区有7个社会组织,囊括了为 “老年”“青年”“儿童”等多个群体服务的类型,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比如,社区的“樱花文化艺术团”,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社区与社会团体之间实现互动,把社区内的文娱爱好者全“收编”,同时,将平时参与文化活动的居民编成小组,在广场上为每个小组划定一个专门的场地,解决了争场地的问题。同时,对组织开展的每项活动都有群众满意度测评,社会组织的服务效果都由服务对象说了算。
  笔者发现,在凤祥社区内,一个名为 “大同青少年活动服务中心”的地方正在打造。这个活动中心包含了乒乓球室、健身房、形体训练室、创新创业基地等设施。
  活动中心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区域,作为教授烘焙课程的场所,培训师胡笑还早早来到这里试烤箱。“我是负责烘焙的老师,平时可以给附近的社区居民上点烘焙课,除了家庭主妇,年轻人也比较接受这种培训,预计这个活动中心会在今年圣诞节前后开,辐射周边的社区居民。”
  大同镇团委书记严皓宇介绍,开设这样一个活动中心,目的是为解决周边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合问题,目前,该活动中心以青白江区嘉树志愿者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会组织做运行,大同镇党委、团区委共同打造,辐射周边。
  “活动中心已经提供了许多社会公益岗位,平台开放后,还有许多草根创业的项目,我们将提供包括电脑在内的免费平台和资金。”严皓宇介绍,将来还会吸纳更多社会团参与进来,集聚人气,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场地和资金支持,以此活动中心为基点进行扩散,方便、服务周边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