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祖根问寻之依据姓氏甄别之导引(图)

王国钦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如果说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文化之根的话,那么炎黄二帝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与枝叶丰茂的中华姓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你姓什么,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都是从炎黄祖根上繁衍而来的一条枝蔓。于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重要内容的姓氏学研究便也不断升温,各种论著纷纷出版,并且成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热门学科。
  “领异标新二月花”——由楚战国、楚天骄父女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祖根寻源》一书,就是我国姓氏研究领域又一个最“新”成果。
  “新”在哪里?与此前出版的相关著作相比,首先是作者大胆创新了姓氏研究理论,明确提出了“音、形、义、祖、根”的姓氏“五大要素”说,特别强调祖根是姓氏的生命线,论证了有无“祖根”才是辨明有关姓氏来源的试金石,也是判定姓氏之源行之有效的标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众说纷纭的姓氏研究提供了更系统、更可信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广大读者穿越历史时空寻根求源地找到自己的祖根之所在,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导引。
  “新”在哪里?其次是作者归纳出姓氏按“音、形、义”变化而衍变的规律,特别指出“义”的变化是姓氏衍变最主要的规律。中华姓氏,都是用汉字作符号来表示的。而汉字创造的规律有三:即形声、象形、会意。因此,所有从事姓氏研究的人,首先必须精通汉字。只有这样,方能准确地掌握姓氏五大要素中的“音、形、义”——这是探寻姓氏衍变规律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姓氏用字的“义”,更是判定姓氏来源和进行姓氏辩证的坚实基础。如第七部分的“祖根试探”内容,基本上就是遵循这个规律展开的。根据这个方面的创新,作者在窥幽探微中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他人未曾揭示的姓氏寻源“诀窍”,即从汉代以前的一些人名中直接寻其姓源。而对于姓氏研究的一大贡献,正是作者根据这些创新对800多个姓氏源流所进行的辨析考证,是为历代书籍中仅载名称而无具体来历的600多个姓氏寻到了祖根,解决了1400多个姓氏寻根问祖悬而未决的难题。
  “新”在哪里?最后是本书在内容编写方面的颇多新意。作者把“龙的传人”作为全书的开篇以提纲挈领,随后便是“炎黄子孙”的姓氏发展、衍变情况,同时按部、卷、目进行编排。其后的第五部“祖根寻源”、第六部“祖根辩证”、第七部“姓源初探”等,紧紧抓住姓氏的生命线——祖根这个纲,在姓氏的音、形、义上认认真真下功夫、做文章。中华民族历来有慎终追远、问祖寻根的传统美德。在姓氏的取向上,尤其如此。
  姓氏不仅是涉及每一个人的大事,更是一个民族关注的重大问题。本书通过具有创新意义的条分缕析,其内容使人了然于心;而读者则可以按图索骥,使各个姓氏皆可对号入座。以充分的事实、深入的分析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中华姓氏之祖即炎黄二帝,其祖根皆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