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棱镜——袁元艺术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棱镜——袁元艺术展

艺术家:袁元

学术主持:范迪安

开幕时间:2016年1月9日 下午3:30

展览时间:2016年1月9日至2016年1月20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

“棱镜——袁元艺术展”将于2016年1月9日下午3:30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启幕,包含《棱镜》系列、《幻境》系列、《灭·生》系列等多达30余幅大尺幅新作将首次集中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棱镜-7》 240x120cm 不锈钢、油画 20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幻境-4》 300x300cm 综合材料 2015年

丨范迪安:图像的“棱镜”

如果说,通常意义上的具象绘画,就像平面镜对外部世界进行客观反射,袁元的作品就如同一架“棱镜”,在表现客观真实的同时,通过在语言和形态上吸纳多种造型观念和方式方法,在观念层面发掘对象的精神本质和自己的内在状态,使得作品成为包含了绘画、装置和行为过程的综合性创造,折射出层次丰富的信息与能量。

在他的新作《棱镜》系列作品中,这种“棱镜”的特征表露得十分明显。纯然的镜面抽离了具体的空间,拓印在镜面上的人体好似漂浮在某个未知时空当中的躯壳,又仿佛是某种无法言说的情绪和状态的瞬间凝聚。而在名为《幻境》系列的巨幅布面油画作品中,这些躯体又分别出现在了自然空间当中,这些空间有着云气、深渊、星云等种种意象,“好似宇宙初开时的创世纪景象,又仿佛人类自我毁灭之后的景象”,赤裸的男女人体仿佛受到某种未知的强大力量的驭制,在无边的空间中悬浮、飘荡、坠落,显得渺小和无助。这种看似不可理喻的逻辑关系构筑成梦幻般的景观,渲染出一种超越现世的遐想,却也与现实的生活息息相关:失重的人体象征着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当代人内心的迷惘、不安和失衡,映射着大数据“云时代”的某种生活和心理状态,又显现出一种超验的真实。

袁元这个阶段的艺术是对许多不同的事物进行探索和思考后的结果,丰富了我们对油画走向当代这一课题的思考与认识。他从具象油画出发,步入到超出具象油画原有范畴的领域。但这些作品并没有离弃油画的本体,他优秀的绘画感觉在材料的效果和现场的构造上都发挥了作用,而他在超越平面绘画的体验中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感觉。很显然,他还会继续从事绘画,但是他会把关于材料、装置、空间的语言感觉带入绘画。他这样的多种尝试、打散与综合,也是一种“棱镜”,是感觉、体验和经验的相互反射,发生图像意义的“色散”,这映射出年轻一辈油画家在进入当今这个“图像时代”、“媒体时代”和“当代艺术的时代”之后所做出的艺术探索和文化选择。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幻境-5》 300x300cm 综合材料 20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棱镜-17》 240x120cm 不锈钢、油画 2015年

袁元——超越传统的再现范畴

《幻境-9》 300x300cm 综合材料 20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幻境-9》 300x300cm 综合材料 2015年

棱镜——建造图像的视觉可能性

在袁元新作《棱镜》系列作品中存在的“棱镜”特征,衍生出多个维度的文化意涵。拓印于镜面不锈钢上无法认清,面目模糊的人体一种呈现“纤维化”的状态,也成为一种精神化的存在,好似漂浮在某个未知时空当中的躯壳,又仿佛是某种无法言说的情绪和状态的瞬间凝聚。而在题为《幻境》系列的巨幅布面油画作品中,这些躯体又分别出现在了有着云气、深渊、星云等种种意象的自然空间当中,“好似宇宙初开时的创世纪景象,又仿佛人类自我毁灭之后的景象”。这种看似不可理喻的逻辑关系构筑成梦幻般的景观,渲染出一种超越现世的遐想,又显现出一种超验的真实:失重的人体象征着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当代人内心的迷惘、不安和失衡,映射着大数据“云时代”的某种生活和心理状态。

此外,镜面钢板中的图像在油画布面上的“投射”,构成了对油画艺术当代发展的某种隐喻。在当代艺术活跃而多元的发展态势下,以油画为媒介的“传统”艺术形态在创作方式、作品媒介与形态、艺术观念乃至功能属性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当代艺术的影响,反过来也向当代艺术输出自己的传统和经验,形成相互启益、相互促进的关系。

而镜面与布面的“对照”,又制造了一个奇幻的视觉互动场域。镜面钢板上的图像“投射”在涂绘的画面上,画面上的内容又“穿梭”到镜面钢板中,与原先的图像形成多重叠影关系;当作品放置在公共空间时,观众的身影又会“进入”作品,和既有的图像形成叠映。随着观看角度的改变,映像也会发生偏转,带来一种观看世界和体认自我的“异常”视角和陌生化体验。在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概念中,“能指”与“所指”在古典时期一一对应的精确关系,到了信息爆炸的当代文化环境中,则断裂成为无限延异、膨胀、四处漂移的“能指”和难以确定甚至含义相互矛盾的“所指”。绝对的客观和稳定的真实已经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复杂的、多向度的指意关系。在袁元的展览中,作品如同构筑起了超现实的景观剧场,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虚实交错、相映相生,透现出艺术家在信息时代的独特体验,以及将现实世界光怪陆离的特征进行抽取、强化和“复现”的执迷。

《棱镜-11》 240x120cm 不锈钢、油画 20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棱镜-11》 240x120cm 不锈钢、油画 2015年

当代艺术——寻找新的创作思维

伴随今天这个图像与信息资源快速传播时代而来的是对“新”艺术形式的过分追求,任何从传统创作语言出发的探讨都有随时被淹没在爆炸性艺术话题之内的危机。因此,作为一位出身具象油画专业的艺术家,袁元在主动选择将油画作为创作基点拓展艺术可能的同时,意味着选择与“主流”当代艺术圈保持距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处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文化情境之中,面对泛图像化浪潮的袭来。显然,如何“谋求和探寻新的艺术思维与创作的方法论”成为今天艺术家们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在面临着一个相同的境遇,分享着共同的经验。因此,选择与当代艺术视野保持距离的袁元,却恰巧站在当代艺术的中心,挑战着固有的规范和边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具有提示性意义的内在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棱镜-13》 240x120cm 不锈钢、油画 2015年

丨关于艺术家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的袁元,16岁考入央美附中,20岁进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学习,硕士研究生时期师从清华美术学院杜大恺先生,毕业后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跟随靳尚谊先生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作为典型的在学院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袁元努力继承学院派的写实传统和中西方具象油画的深厚经验,在人物、风景等题材的作品中,都呈现出优秀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写实功底。但他同时又希望打破这种符合“学院”艺术标准的“模范状态”,实现“从现实主义传统向一种极为个人的视角”的转变,因此,他吸收表现性的笔触和肌理,研究绘画空间处理的平面化方式,拓展了具象油画的造型方法;他还在作品形态方面锐意创新,将透明亚克力和镜面不锈钢当作“画布”,运用厚涂、色彩拼贴和转印等手法进行创作,改变了油画艺术既有的作品形态。在语言与形态的探索之外,他更着意在艺术创造的观念层面进行打通,努力探寻表象下隐含着的时代特征,将自己对于客体的认识,以及自我潜在的心理叙事表达出来,从而在语言、形态和观念层面突破具象油画的规则和观念。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灭·生之五 之2》 350x200cm 布面油画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