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犍为文庙:富庶“金犍为”修出的恢弘建筑(组图)

大成门与泮池

棂星门

  在乐山市犍为县城玉津镇南街,红色的万仞宫墙内,高高的飞檐探出头。犍为文庙坐落于此,建筑布局坐北向南构成一条中轴线,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拜台、大成殿、启圣宫依次排列,步步登高,错落有致。
  雨后初晴,文庙显得琉璃滴翠、肃穆雄伟。门口树着一块“施工”的牌子,庙内正在进行保护性维修。犍为县文管所所长、犍为文庙博物馆馆长郑克成掏出钥匙,打开门上挂着的大锁,“吱呀”一声推门而入,千年历史呼之欲出。
  三建三迁 左庙右学
  犍为县现存的文庙建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历经明清两朝近六百年修缮、扩建,形成全国第四的规模和左庙右学的格局。
  犍为文庙修建之初,并非当前的模样。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1016年),犍为始建文庙,当时名为“学宫”。当时的犍为县城也不在玉津镇,而在城南10公里的沉犀镇(今清溪镇)。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时任县令左震将文庙迁于城南,元末毁于战火。
  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城迁到了玉津镇,主簿陈兴在新筑县城的同时,筹资在城南重修文庙。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县令钱承德感于文庙废弃,修葺一新。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县令陈懋功将其迁建至城南外一里的文豹山(今狮子山)罗盘坝。但风水先生认定此处并非正脉,影响学子文运,又议搬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时,县令吴道美将文庙又迁回了城南旧址,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修建明伦堂、启圣祠、敬一亭,并在正殿左右置东、西庑,在大成门左右分别建魁星阁和文昌阁。
  此后数十年间,文庙内建筑因木头腐朽坍圮,崇祯八年(1635年)再次修缮。出于风水考虑,还将文昌阁迁至左边,又在大成门前开凿泮池,所谓“玉带绕城、河山朝拱”。至此,文庙初具规模,焕然一新。可惜,文庙在明末又遇火灾,只有明伦堂得以幸存。
  郑克成说,现存的文庙是在清代重新恢复并多次维修,最重要的一次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县令宋锦走马上任,到文庙祭孔时见其残破颓废,募资120万修葺扩建。这次维修一改明代前庙后学的格局,而是把文庙和学宫照元代以来并列修建的原则,形成左庙右学的布局。工程浩大,历时6年之久,据说文庙竣工落成之日,连边远山区的乡野百姓都扶老携幼,前来观瞻。
  “犍为文庙经历了三建三迁,十二次大修,目前占地2.4万平米,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提起雄伟壮丽的犍为文庙,郑克成颇为自豪,这和“金犍为”的盐业有莫大关系。犍为自汉代开始产盐,明代成为产盐胜地,到了清代,犍为盐业已成蜀中翘楚。
  “古人揣个盐饼可以闯天下,你能想象犍为当年的富庶吗?”郑克成介绍,根据《犍为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七年,犍为年产盐5000万斤,盐税较之田赋十倍有余。经济的发达,让乡绅土豪“不差钱”,兴建文庙时慷慨解囊。地方官员筹集巨资,请最好的工匠,用上等的材料,“犍为故宫”得以建成。
  例如大成殿内的28根“顶天柱”,高约28-30米,选材极为困难。明清时候,富庶的犍为人聘请了一批北方伐木工人,直接从桫椤湖运输金丝楠木。工人在犍为修建文庙多年,思念故土,还在文庙旁建了座望乡台焚香祭祖。
  宫字有头 毡帽救命
  漫步在金碧辉煌的犍为文庙,几乎每处建筑都有一个故事。犍为文庙坐北朝南,按理说正门应该在“万仞宫墙”之下,然而犍为历年科考也无状元登科,宫墙在此,不得开辟“状元门”,只得在将大门开在左右两侧。郑克成说,宫’字头上那一点,还曾救人性命。”
  传说书写这四字的人,是清代咸丰年间一个叫彭山的在押死刑犯人。县官点名要他书写“万仞宫墙”,他心升一线生机,事先和县官讲好条件:书成之后,法外开恩。“万仞宫墙”四字一挥而就,县官却端详出毛病,喝道:“这宫字咋个没得脑壳?”这正是彭山的聪明之处,他答道:“县官有所不知,小人有没有头还不晓得,哪里管得了少一字头呢?”县官这才恍然大悟,只好当众表态:宫字有头,本官赦你无罪。彭山等的就是这句话,他随手抓起差役头上的毡帽,饱蘸墨汁,对着宫墙飞起一脚,那毡帽刚好落到宫字头上,成为一个大大的圆点,宛如画龙点睛。县官目瞪口呆,众人啧啧称奇,而彭山悄然消失于人群之中。
  还有一个关于古币的故事,警示后人节制欲望。陈列文庙博物馆中重约3吨的古币,自2002年从旧时杜家大院发掘出之后,至今谜团未解。郑克成介绍,把这堆古币用装卸车运回文庙,不足一千米的距离,耗时整整半天。若将其分离为枚,足有十多万枚。可惜,发掘出土时全部锈蚀氧化,凝结成块无法剥离,相当于一块铁矿石了。经考古专家鉴别,铁币上刻有“端平”“嘉定”等年号,流通于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
  游客到文庙参观时,提出了许多疑问:这里是古代钱庄,还是官府的钱库?若是私人财产,700多年前这家院子的主人是谁?他是葛朗台一样的守财奴,还是窃取不义之财的江洋大盗?郑克成猜想,南宋兵荒马乱,钱币又不能全国通用,可能财主匆忙逃亡之前,将钱币埋于院子中。后来客死他乡,房屋易主。或者待战乱平息,再回故乡时已经改朝换代,古币变成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