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口子人在濉溪古城的地下从赎买“小同聚”老酒坊开始,继承及陆续建立了十数个超大地下酒窖,几十年如一日地窖藏好酒。口子人传承祖方储酒,历经六十余载研究创新,找到了最适宜口子窖酒的储藏方法。几十年如一日的窖藏从这里开始。

镇窖之宝,江淮平原的地下财富

1949年5月18日,人民政府赎买了濉溪曹品源私人酿酒作坊“小同聚”,创立口子酒业的前身“国营濉溪人民酒厂”,继承了老酒坊历史悠久的地下酒窖。

老酒窖里储藏着不同年代的好酒。推开沉重的木门,扑面而来浑厚的酒香,地窖内光线昏暗,墙壁和窖顶生长着一层厚厚的黑色酒苔,窖内阵列式排放着大酒坛,每个坛子的脖上戴着一个卡片,上面记载着入窖时间。这里的藏酒有的是五六十年代入窖的,已经窖藏了半个多世纪。老酒窖内最为珍奇的,当数一批文物小坛酒,是明清酒坊“小同聚”珍藏的好酒,曾经有人想花百万元买一坛,被口子人拒绝了。

口子建厂已有六十余载,在继承“小同聚”老酒窖的基础上,依照濉溪的自然环境和老酒窖的构造特点,谨慎选址,陆续建造,储酒达数万吨之多,是江淮平原地下一笔巨大的财富。

恒温恒湿,几十年如一日地窖藏好酒

窖藏犹如量体裁衣,个性鲜明的口子窖需要找到最适宜的方式来储存。濉溪的酿酒先辈们琢磨了千年,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储存方式。

口子窖的地下酒窖,一般不允许有人进入,以保持最好的窖藏环境。明清私人糟坊建造的酒窖构造与众不同,属于半地下的窖藏环境,终年窖藏温度恒定在18℃左右,湿度70%左右,必要时可通风调控温湿度,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是口子的酿酒先辈们根据江淮平原气候环境特别设计的,是最适宜口子窖的窖藏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口子窖酒几十年如一日,经年窖藏,自然调和酒体的分子结构,加快老熟,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益于保留香味,使酒体更加细腻、丰富、醇厚。

祖方窖藏,手工陶坛楚纸封酒

濉溪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因地制宜建造酒窖的同时,濉溪酿酒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独创出一套祖方窖藏秘法。这正是文物小坛酒能够完好储藏至今的原因。自古濉溪人就发现手工陶坛是地下储酒的最佳容器,经过楚纸封坛的美酒能够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仅不会变质,反而越陈越香。

口子人使用的陶坛是采用濉溪特有的黏土手工烧结而成,坛的内部和外部都要涂上一层釉质,陶坛四壁粗糙,吸水率大,透气性好,使得酒在窖藏的过程中自然老熟,去除酒中的杂质,使酒体香味更浓。口子人在每年的谷雨时节,要举行传统的封酒仪式。封酒师傅们用祖传封酒工具、楚纸和秘制涂料进行封酒。封酒的好处是使酒体易于醇化和酯化,增强酒的粘稠度(喝起来挂杯),留住香气,加快老熟,减少挥发。

窖藏,说是学问,更不如说是耐心。十数个超大地下酒窖,恒温恒湿,祖方窖藏,耐心等待时间的流淌,几十年如一日。在这里,没有经过完整窖藏的酒,不能称之为口子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