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动体育 冯晓露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我在创业初期也有一番美好的畅想。从高中到研究生,进行专业体育学习的近十年中,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之外,逐渐发现我们体育教育系统存在不少问题。如个人认为的我们体育行业通病就是总爱自己玩,无论是资源还是人才培养总是相对封闭,与社会、市场脱节。所以第一个想到的项目就是面对体育专业的群体,解决我们体育教育现存的问题,让体育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

于是和一帮朋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项目计划书,并给公司取了个名字——新动,音近“心动”“行动”,英文域名为“saydo”(谐音新动)。一方面是说体育这个行业做主要是付诸行动,另一方面也在督促我们自己“说做就要做”。

2014年下半年,我拿着这份计划书跑遍了北京中关村的很多角落,进行了几个知名孵化器的项目路演,也见了几个投资基金。最后的结果是,孵化器基本上都可以进(交租金),投资基金却一个也没认可。普遍认为体育教育市场太小,他们主要关注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哪怕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运动项目。

后来索性就不去见了,我想也没有必要去受资本偏好的限制,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既然自己看准了,不管成功与否起码先试试。但是如果自己做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限制,虽然创始团队都是硕士、博士,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屌丝团队,没钱没地没关系。于是我们打算以一个投入小却可以立马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入手,于是便有了我们去年做的一系列考研的在线课程。我暗想,我们这帮硕士、博士如果连考研的在线课程都做不好,那就滚球去吧!

现在来看,我们差不多可以去滚了。发动了几个起码在体育圈还算水平不错的同学,甚至淘宝客服都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做出的项目居然一年下来收入甚微,其他相关项目更是进展缓慢。这是创业元年给我最响的一记耳光:永远不要眼高手低!

现在回想这个结果也并非偶然,比如团队的兼职和不稳定直接造成产品不精,资金的限制让你背离初衷急功近利等等。但是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我想还是会走这一步的,毕竟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收获很多,对市场的了解、客户需求的熟悉、团队管理的教训等等。最主要的是,我们还坚信体育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个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然,这一年也有以外的惊喜,比如新动体育的微信平台,围绕体育教育作出了一些专题,有体育人自己的成长故事、知名体育专家对现实体育问题的直言不讳、体育管理者对体育未来发展的思考畅想等,这些专题不仅在体育圈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也让很多圈外人士更好地认识了体育。每次从后台看到不断有新的朋友关注我们,其中不乏一些我所仰慕的知名体育学者、产业从业者等,以及一些从业者发来的合作意愿……都让我们信心满满,坚持前进~~

2016年,新动体育“猴”积薄发,将迎来全新的变化,会有全新的组织架构和团队成员。我们皆因相同的价值理念走到一起,坚信体育会有更好的明天。我们也会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不忘初心,努力打造更好的体育专业交流、学习与科技服务平台。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关注与支持。新的一年我们继续分享体育故事,传播体育观点,探讨体育话题。

预祝您和家人新年快乐,猴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