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猴戏与猴拳

小 程

游戏人间的猴戏

古人最早把猴戏当作宗教祭祀的一个部分,把猴子视为马的守护神,体现了艺术起源于巫术这一学说。后来人们把猴戏当作一种纯娱乐、纯表演的活动,所体现的是艺术起源于游戏这一学说。再后来,人们不满足于观赏猴子的表演,开始出现人去模仿猴子的动作,这又体现了艺术起源于模仿的学说。

没有实用价值就是杂技的基本特征,也是杂技存在的前提。猴戏杂耍,为江湖八门之一,主要是杂技、魔术、马戏和武术的综合。猴戏俗称“耍猴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四川总督骆秉章曾经养了一只大马猴。这只大马猴跟随他游走官场,没事就把随从的官帽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戴够了,就随地一扔,甚至扔到水里。随从恨得牙根痒痒,但既是骆秉章的宠物,哪个敢说个“不”字,也只好随它戏弄。马猴抢人帽子,固然是天性使然,但它的主人不管,任其胡闹,看来是成心借这个猴子,演一场又一场的弄臣插科打诨的好戏。后来这只猴子终于被人设计害死,这不是猴子的错,而是骆秉章调戏官员的恶果。

古代时,猴戏主要服务于贵族和官僚。进入民间以后,则变成了下层行乞的手段,耍猴也被人看成是“下九流”的行当。民间一首《下九流》的歌谣道出了猴戏艺人的心酸:“一流玩马二玩猴,三流割脚四剃头,五流幻术六流丐,七优八娼九吹手。”就算到了今天,仍有不少人把它看成是利用猴子卖艺的“乞讨”行为。加之涉嫌动物虐待,新野猴戏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艺术形式被一些人质疑为“旧俗陋习”。

唐代,特别是中晚唐和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中国猴戏的极盛时期,当时动物戏种类很多,但猴戏最为普及。郑锡《正月一日含元殿观百兽率舞赋》,提到唐肃宗时宫廷里为喜庆新年, 演出热闹的动物戏。出场的动物很多,所谓“其徒实繁,厥状非一”,但主角却“非熊非罴,为猿为猴”——这一场大规模的宫廷百戏,实际上是以猴戏为中心的集体动物表演。到了晚唐时,为庆贺金榜题名的士人举子,朝廷还要演出一场猴戏,后来居然成为一项制度!

唐五代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专门训练动物进行表演的民间艺人,比如后蜀的杨于度则是猴戏艺人的出色代表。据《太平广记》卷446引《野人闲话》所记,杨于度带着大大小小的猢狲十多只,常在街头行乞。这些猢狲能扬鞭驱策、戴帽穿靴,表演骑犬羊、参军戏一类的节目,十分滑稽好笑。他与猴子合作表演的“侯侍中来了”,生动幽默,令人捧腹:他先让一只猴子装作醉汉躺在地上,无论怎么扶,它都不站起来。杨于度大声说:“街使来了!”猴子置之不理;又喊“御使中丞来了!”猴子醉卧如故;这时杨于度在它耳边轻声说:“侯侍中来了!”醉猴便立即站起来,装出一副惊慌失措、非常惧怕的样子。围观的人们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可见,看猴戏,分明是在看官场。

宋代以后,猴戏越发走向民间,艺人们带猴携羊浪迹江湖。猴子也继续模仿市井百态,进行小品表演。例如《西湖老人繁盛录》所记“斗叶猢狲”,就被认为“可能是玩叶子牌模样的幽默表演”。

然而猴戏艺人挣钱并不容易,有时演完一段要钱,观众却一哄而散。艺人出于无奈,不得不耍“生意口”,甚至说些损话:“小哥儿几个侍候您一场不容易,玩意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带着零钱,您费心掏点儿。带多了多给,带少了少给。”“您若身上不方便,没带钱,许您白瞧白看,请您站脚助威。”猴儿们立即也做出可怜状,有时为了凑够整钱,猴子们加演小段,凑足以后,再接着演。

猴戏班子至今仍有一条江湖规矩是雷打不动的,那就是观众赏多少钱,全凭别人,就是不给也要表演。这种民间班子都能维持的品格,如今想来,的确意味深长。

峨眉猴拳 妙趣横生

猴拳和猿戏,是中国传统体育中的著名项目。它们均属于模仿动物的神态、动作和习性而创造出的运动方式,其中猴拳为传统象形武术套路中的内容,猿戏则主要为传统体操“五禽戏”的组成部分。

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猕猴舞”。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汉帛画《导引图》上,有学者据此认为,该图所表现的正是古代的猴拳。在以后的发展中,猴拳攻防格斗的功能逐渐增强。到了明代,猴拳已成为在民间颇具影响的重要拳种,明人的不少著作中均对它有所记录和描述。金铁庵在《醉八仙谱》中指出:“拳法之盛行南方者,以七红、八黑、大小天罡、猴拳最为普遍。”峨眉山风景奇秀,其中峨眉灵猴更是拳家的仿生对象。峨眉猴拳遍及全川,拳路较多。

峨眉派亦刚亦柔,一派玉树临风。据说在南宋时期,已经眉毛纯白的德源长老“白眉道人”根据山猴动作,创编出一套猴拳。一直流传至今。德源长老还把峨眉山僧道的武技资料搜集起来,编写《峨眉派拳术》一书,这是目前找到的有关峨眉武术的最早文字资料,是峨眉派武术发展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

峨眉派猴拳的特点是套路活泼,形态生动,法藏猴形中。抓、拿、刁、勾、弹、踹、踢、压、摸、爬、滚、打都与猴形紧密结合,创编的套路已达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境地。主要动作有猿猴出洞、登枝望景、奔闯山林、果园偷桃、藏身吃果、搏击生辉、食桃嬉戏、拳罢变身等,新颖奇异的各种形态与击发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缩小、底势、突变、奇巧的风格。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的猴拳还包括猴形拳、猴子拳、子拳、白猿通臂拳等以及猴棍、猴刀、白猿剑等套路,日益展示出其道法自然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