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拼命三娘”李晓兰:一本要靠实力说话的“教科书”(图)

  李晓兰的创业经历:
  当了两年“飞马牌”,成了万元户;到上市公司锻炼了十年,从车间主任到销售经理;搞中日合资企业,做了三年服装进出口业务;经营了两年石油、原油等以后,投入到国有企业改制的洪流中,用了7年时间,收购了9个企业,并在房地产市场站得一席之地;
  2013年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有了自己的国际贸易业务;未来,想带着一颗回报社会之心,向医疗养老领域进军。
  第一次见到李晓兰,在她的公司年会上,她身着旗袍,唱着邓丽君的歌,摇曳生姿,眼波流转处,万千风情;
  第二次见到李晓兰,在南充民建的“三八”妇女节登山活动中,她一身运动装,脚蹬运动鞋,身姿矫健,和民建党派的女会员们混成一片;
  这次再见到李晓兰,在咖啡馆里,一个诚恳的女人,长发轻垂在披肩上,优雅、淡定、从容。
  言谈间,听她聊人生,聊经历。她放松地忽而浅唱低吟,忽而起身示范塑身诀窍,忽而开怀大笑,忽而深沉地感怀。而我,在惊艳与欣赏中,读懂了她走过的50年人生四季。
  胆识:
  居安思危下海成就19岁万元户
  童年对李晓兰来说,有六年的快乐时光。父母的疼爱,让她过得像个小公主。六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后,生活的现实和艰辛让她必须在逆境中成长。所以,李晓兰不到15岁就参加了工作,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母亲吃好、穿好、过好日子。
  回报母爱,是李晓兰奋斗的原动力。从做第一份舞台布景工作开始,她每月都会剩下几元钱给母亲做零用,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已经不是个小数字了。但在李晓兰的认知里,自己不能满足现状,未来一定是有技术、有本事,勤奋学习的人,才能生存得更好。所以,她到建筑工地上义务帮忙干活,挖泥巴、切钢筋、砌砖、做漆,干最粗笨的活,手磨出了血,也学到了技术。接下来,她做了在当时惊天动地的事,辞职下海。放着安逸的工作不要,却去干前途未卜,一般女孩子都嫌苦的事,家里长辈都痛心疾首地不理解,但李晓兰仍迈出了坚定的一步,踏上了女汉子般的创业之路。
  17岁的小姑娘接下了第一单油漆活。甲方不放心,李晓兰对自己也不敢放心。所以,她对自己格外苛刻,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每天晚上钻研技术,学习实践,实践学习,从不敢懈怠。她一直秉承着家训,以诚信履约,因此业务源源不断。1983到1984年两年间,她做了十几个工地,跟着她干活的工人达到两三百人,这时,她还不到20岁。李晓兰成了业内颇有实力的师傅,成了真枪实弹的万元户。这时,她经常感觉自己有钱、有技术,只要满足,好像一辈子都不会缺钱了。
  磨砺:
  有舍有得成为上市公司销售冠军
  虽然有了第一桶金,但李晓兰却一直在思考如何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恰逢一上市公司招人,19岁的李晓兰觉得到这是一个逼迫自己走上新台阶的好机会。一个要进正规单位,进行正规操练的强烈愿望,让她毅然卸下小老板的光环,应聘到厂里做一名学徒工。
  曾经与众不同的经历让李晓兰很快就被任命为车间主任。三年出色的工作后,她主动请缨到更有挑战性、更有含金量的销售岗位。在她的想法里,别人不想干、干不来的,就是自己锻炼的机会。这一时期,她马不停蹄地在全国跑市场,同时还参加成人高考,完成了4年的成人大学教育。月月超额完成任务的骄人成绩,让她不但戴上了销冠的大红花,也引来不少嫉妒的目光。
  现在想来,我就是个前进路上的单线条女人。李晓兰感叹,自己当时只想到学本事、做业绩,一门心思地往前冲,却忘了环顾左右,学学社会。然而,不管怎样,她心无旁骛地练就了自己从理论到实践的软实力。
  远见:
  不断挑战收购国有企业涉足房地产
  虽然15岁当了“童工”,但是十年来,李晓兰从未放下过书本,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她喜欢看参考消息,了解国内国际实事经济动向,她喜欢给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布局。她了解到,中国企业未来将走向股份制和私有化,便萌生了再拼一把的想法。在自我施压的作用下,她离开了公司,又一次踏上了征程。
  27岁的李晓兰受邀承包了连续两年亏损的中日合资四川长惠服装有限公司,凭着在上司公司积累的经验,她有声有色地做起了服装进出口业务,3年时间,长惠在她的经营下已发展为四川石油管理局的劳保定点专厂,实现了扭亏为赢。1996年,李晓兰开始涉足经营石油、原油、防锈油等,企业实力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
  1998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历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多年的商海打拼,让李晓兰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她迅速筹集资金,积极参与到国有企业改制的洪流中,为公司未来发展勾画版图。而当时,收购国有企业是需要胆识和魄力的。偏偏这两样,李晓兰都不缺。这块蛋糕,她啃上了大大的一口。这一买,就买到了2005年。7年时间,她先后依法收购了高坪白塔电影院、南充市布鞋厂、春光服装厂、南充市阀门厂等9个国有、集体企业,安置职工5000余人次。
  和当时不少收购行为不同,她一直坚持诚信和严谨的做事风格,绝不占国家便宜,坚持用市场价格或高出市场价格参与收购。股东有怨言,有人说她傻,但她坚信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她不惜用高价买未来前景。
  事实证明,李晓兰的判断是正确的。2006年,中国的土地开始迅速增值,房地产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她再次踏上了中国房改的红利班车,从开发长春公寓、府街副食品批发市场到益欣·维多利亚等项目,在房地产市场获得了一席之地。
  2013年,李晓兰成立了西充县益欣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她在上海自贸区开始拓展国际贸易业务。
  10年时间,李晓兰完成了再度创业到集团化发展的华丽蜕变。如今,她旗下的现金流、有度产品、有度原材料三架马车齐驭并进。李晓兰的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淡定和从容,她用拼命三郎式的奋斗,拥有了自己的实力,用实力书写自己的人生。
  回报:
  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倡导企业孝文化
  听李晓兰聊天,接收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童年的艰辛没有让她有丝毫怨言,她始终带着一颗超越常人的感恩之心。每年她都会给出假期,安排员工和员工父母体检,并在企业年会上,要求员工带上父母一起参加。员工父母非常感动,企业如家,李晓兰用实际行动倡导企业孝文化,影响着身边人。她把对自己母亲的爱,回报给了更多的父母。
  回首商海搏击二十多年来,她很欣慰的告诉记者,自己身边没有仇人。对员工,她坚守诚信信条,无论压力多大,她每月按时发放工资,从不拖欠。她说,这是做企业基本的责任担当。对合作方,她践行契约精神,签订合同前可以N次沟通,一旦签订,必然无条件履约。
  如今,李晓兰已然是一个有口碑的成功企业家。她有着健康的品质生活,她说这得益于有规律的生活。她的应酬很少,她善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她会在家里闻乐起舞,她会每天保持学习的状态,并在多所高校进修,继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说到未来,李晓兰说:“先把企业做强,再做大。让企业有根基,有力量,不虚胖。同时,她还想回报社会,考虑进入医疗养老领域。”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蒋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