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毛:酉阳走出的诗人美食家(组图)

  二毛餐厅的泡菜坛都舀了家乡的老盐水做母水。

二毛,原名牟真理,诗人,美食评论家,北京天下盐餐厅老板,1960年出生于重庆酉阳。因担任《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美食顾问而闻名,著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民国吃家》等。

感言:重庆的味道就如同妈妈的味道,陪伴我走过各种风雨。

他认为,诗歌和美食可以跨界融合,于是他餐馆的菜谱上,每一道菜的后面都配有他写的诗句;他认为,反季节和工业化的料理,对于菜品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于是他四处宣传手工和古法的吃食,还想让酉阳的腊肉登上《舌尖上的中国》;他认为,做菜分为三种境界,如果做菜之时,能怀有爱人之心,必能做出让人心动的菜。

他是二毛,也是北京天下盐餐馆的老板,同时还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记录片美食顾问——一位从酉阳走出去的重庆崽儿。

“妈妈的柴火灶”是他对家乡最深的记忆“有柴火灶的年代,才有袅袅升起的炊烟,有了炊烟的天空,才有随风飘散的诗和扑鼻的菜饭之香。”

这是二毛在他的美食专栏里,写下的一句诗句,而他记忆中的袅袅炊烟,则永远只存在于酉阳的那个小山村里。

1960年,二毛出生在重庆酉阳一个小山村。出生之后,他的母亲毛荣贤给他取了一个“牟真理”的大名,同时也给他取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小名——二毛。

用二毛的话来说,童年的时候,每当暮色降临,农家小屋烟囱中,飘起的缕缕炊烟,是他对家乡最初的记忆。

“我所有对于美食的经验,都来自我的母亲。不过很遗憾,她在上世纪80年代就去世了。”追忆往事,二毛的眼眶有些湿润,他清晰地记得,8岁的时候,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做了一道回锅肉,“母亲尝了过后,说油放多了,但她那幸福的表情,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

后来,二毛在功成名就之后,写下《妈妈的柴火灶》纪念她。他精选了50道妈妈经常做的饭菜,豆芽、蛋炒饭……最朴实无华,却深情无限,这些美好的味觉记忆成为了二毛一生的灵感。后来他在自己的菜馆中,将“妈妈菜”发扬光大。

从诗人变成美食家

说到二毛,很多人给他贴的标签是“吃货”“美食家”,但在二毛的心里,给自己贴的标签却是“诗人”,而吃只是他的爱好。他告诉记者,自己还在上世纪80年代和那时重庆著名的诗人李亚伟等人一起,创立了“莽汉派”诗歌。甚至他的第一家餐馆也是因他们的聚会而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开餐馆,是为了不吃‘转转席’,也希望别人能吃到我做的菜。”二毛说。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当时还是数学老师的二毛正在家里批改作业,忽然他的好友——“莽汉派”成员之一的李亚伟带着一帮朋友来到他家里,还没进门,就大声地说,“二毛,今天该吃你们家了哦。”

“要得,要得。”二毛看到他们进屋后,立刻走进厨房,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菜肴便端上来。

“那时,一大帮朋友经常聚会,大家都没钱,吃不起餐馆,只好‘吃转转’,这周去你家,下周去他家。”回忆往事,二毛十分感慨。随着吃饭次数的增多,本来就很会做菜的二毛理所当然成了朋友眼中的“大厨”。

几年下来,二毛的厨艺突飞猛进,手艺也是远近闻名,在某次吃“转转席”的时候,李亚伟忽然对二毛说:“牟真理,你做菜这么好吃,不如我们一起开个火锅店嘛,生意肯定好。”

李亚伟的想法与二毛不谋而合。1986年,二毛和李亚伟在酉阳县城开了第一家火锅店,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初涉商场,经验不足,这家火锅店很快就垮了。二毛没有气馁,反而利用工作调动的机会,在涪陵和黔江,开起了“鱼摆摆”火锅鱼馆。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把作诗的热情放在了做菜上。”二毛说,为了能吸引顾客,他不断创新菜品,不仅开发了“二毛鸡杂”和“二毛回锅肉”这两道后来闻名美食界的家常菜,甚至还做出了“冷锅鱼”的雏形。

带着母亲的泡菜坛闯北京

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在朋友的怂恿下,二毛产生了去北京闯荡的想法。2005年,二毛来到北京。

北京的餐馆,二毛取名为天下盐,“盐为百味之首,当时诗人张枣说,既然是川菜餐馆,有古语‘川人乃天下盐也’,何不就叫‘天下盐’?”

“天下盐”主打川菜,而二毛最得意的,是好友黄珂贡献的“黄氏牛肉”和自己的独门绝技“二毛鸡杂”,“里面都有泡萝卜和泡椒,泡菜是川菜的灵魂。”

天下盐餐厅的入口处,满满当当排列着十来个泡菜坛子,泡萝卜、泡椒、泡姜一应俱全,在二毛心里,这些泡菜坛子是店里最宝贵的东西。“每个坛子,都舀了老家的老盐水做母水。”而二毛自己家里用的盐水,则是用了母亲还在世时泡菜坛子里的水,那个坛子,二毛走南闯北都带着,里面的老盐水,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

如今,“天下盐”已经是北京市内有名的餐馆,纵使宾朋满座,二毛也十分谦虚。“我只是用自己对食物的爱来做菜。”二毛说,在他看来,做菜可以分为三个境界,分别是用手做菜,用心做菜和用爱做菜。“如同小伙子追姑娘,如果你能将对姑娘的爱融入到你为她做的菜中,那么你一定能俘获这个姑娘的心和胃。”

把酉阳腊肉推荐给《舌尖上的中国》

对外界来说,二毛另一个著名的身份,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而《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也是二毛的座上宾。每次出差,二毛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当地购买最新鲜、最地道的食材空运回北京。而每次到店里,总是已经有许多朋友等着他第一时间把这些食材亲手做成美味,陈晓卿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和二毛一样,都信奉美食最简单、最原始的做法往往是最美味的,两人成了好友。《舌尖上的中国Ⅱ》拍摄期间,二毛陪着陈晓卿多次深入重庆走访、拍摄,最终把火锅呈现在了大众面前。

前年底,陈晓卿带着《舌尖》团队深入到了酉阳一个名为火烧箕的地方,实地拍摄了腊肉的熏制过程,而这,无疑归功于二毛的推荐。“我们店里的腊肉,全都是在那个地方找人炕好了空运过来的。她吃过,也听我摆过那点儿那些人炕腊肉的故事,她很喜欢。而我向《舌尖》推荐家乡的美食,也是希望让全世界都尝到正宗的重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