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川油橄榄品种改良“钱”途光明(图)

3月28日,青川县营盘乡新南社区的农户在对油橄榄进行春管。

  山要绿 果要有
  代华本报记者 周金泉 文/图
  3月28日,在四川油橄榄种植大县青川县,该县营盘乡的农户们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春管。自2000年至今,青川县油橄榄已发展到8.6万亩,占全省油橄榄总面积的1/3。
  “我种油橄榄有10年了,挂果也有五六年了。现在1亩能采鲜果1000多斤,卖五六千元。”营盘乡新南社区三组老农徐平昌有2亩地,一年油橄榄的产值达到1万多元。他说:“而在以前,品种杂得很,果子结得稀稀拉拉,1亩只能采到几斤鲜果。”
  从农户收益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青川油橄榄要走向品改要效益之路。
  痛定思痛 品种改良“当时,我们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发展油橄榄。大家都没有经验,仅仅把它作为一个生态树种来发展,只考虑如何把山变绿,并没有考虑让它结好多果子。”青川县林业和园林局党组副书记都卫东说:“以致油橄榄的品种很杂乱。包括整个四川和全国的品种都这样。”
  都卫东说,直至2005年以后,油橄榄陆续挂果,县上才发现了品种杂乱带来的问题:“产量不高,即使有的开了花也坐不住果。”
  2010年,青川县拉开了油橄榄品种改良的序幕,从西班牙引进500余株皮削利、科拉蒂、豆果等3个耐寒、抗病、出油率高的油橄榄品种,观察它们的适应性,测土研发配方肥。在3年观察期内绝对不允许采集穗条嫁接、破坏原有品种的特性。
  “2013年开始加大力度,购买苗木、采集穗条,对原有老树进行更换、嫁接。针对七八年不开花不挂果的 ‘小老树’,挖掉栽植新品种;对树势尚好的,高改嫁接。”都卫东说,县上对肥料、苗木、劳务等予以补贴,鼓励由千家万户生产转向集约化经营,种植油橄榄的村,“村有技术领头人,户有技术明白人”,全县至今已培育了50余户油橄榄种植大户和3个农民合作社。
  与品种改良相辅相成的是配套技术,青川县林业和园林局制订了油橄榄生产流程和管护技术措施,结合各部门项目培训“土专家”指导农户提高丰产技能。都卫东说:“通过集约化管护,指导大家除草、松土、垒盘、施肥、修剪。油橄榄不是肥施得好就结果子,必须要修枝。2014年,我们专门请了全国油橄榄首席专家邓明全来示范指导修枝剪枝。”
  多管齐下 效益渐出
  青川县共利油橄榄专业合作社,是品种改良和一系列丰产技术的受益者之一。
  “原来,只要是苗子,不管是实生苗还是扦插苗,我们都在栽。品种杂乱,效益低。现在的效益在原来基础上增长了10倍。”合作社理事长王裕斌感慨地说。
  据王裕斌介绍,2010年以来,青川县政府油橄榄产业推进办公室和有关专家选育了5个适宜本地的油橄榄品种,合作社向300余户社员推广,进行高接换优,迄今,合作社1.1万亩油橄榄已经高改2000余亩。
  同时,合作社着力进行了丰产技术的探索。“近两年,我们摸索出了自己的油橄榄专用肥,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钙质,缩短开花和挂果期,6至8年才能试花挂果的,我们能缩短到‘3年开花,5年试果’。”王裕斌说:“另外,我们在实践中还探索出大棒扦插的技术,同样能使油橄榄提前见效。”
  据都卫东介绍,通过品种改良、丰产技术等多管齐下,全县油橄榄开花的至少达到了4万亩,为原来的3至4倍。而4万亩开花的油橄榄,逐步见效益的又有3万亩,3万亩平均株产鲜果四五十斤。进入盛产期的油橄榄,亩产鲜果一般都能达到1600斤左右,高则达1吨,按5元/斤的收购价,1亩产值可上万元。
  都卫东告诉记者,青川县还有4万亩未有改良的油橄榄,将以每年近1万亩的速度进行品种改良,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品种改良计划。
  作者:周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