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闷墩,走拢喽倒拐…看地铁3号线的成都味儿(组图)

4月6日,地铁3号线最成都的地铁通风口亮相。

磨砂玻璃墙上写满了成都方言。

  “去猫黑”、“赖格宝”、“豁你咋子嘛”、“惊风火扯”……作为生活在成都的市民,这些“接地气”的成都话你知道是啥意思吗?4月6日,位于红星路二段布后街旁的地铁3号线通风口露出真容,磨砂玻璃和灰墙上满是经典的成都话,既搞笑又文艺。有网友表示,很喜欢这种有文化的本土设计,在年轻人都很少用到土话的当下,是个非常不错的举措。
  事实上,除了通风口,成都地铁在车站的打造上一直具有本土范儿。从月台、天花板、墙壁、地板,到梁柱,无不天马行空地展现着属于成都的艺术文化魅力,从而铸就一道亮丽的地铁艺术风景线。同时,3号线开通的脚步也越来越近。据了解,3号线一期工程将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空载试运行。
  网友点赞真是太有成都味儿了
  4月6日,红星路二段布后街旁。一直身披“外套”的地铁3号线通风口终于露出真身。它由4面约5米高的玻璃幕墙组成,其外侧还有一圈黑色的围墙。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玻璃幕墙还是围墙,上面均装饰了满满的成都话:喽西西、屋头的、肚鸡眼、闷墩、豁你咋子嘛……
  路过的市民看见玻璃幕墙后,均停下来认真研读。有的读着读着便捂嘴笑了起来,还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在互联网上,该玻璃幕墙也火了起来。很多年轻人表示“自己都读不懂”。还有不少网友直言,通风口真是太有成都味了,文化需要传承,喜欢这种有文化、尤其是本地文化的设计。网友@siey称,刷到这组图片,让不在成都的自己感动万分,“光是读到这些地道的家乡方言,就立刻想飞回家”。
  从脸谱到皮影成都地铁向来“有文化”
  事实上,这种极具本土化的设计,在成都地铁内部已非首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3号线通风口的成都话设计,不仅是车站风亭的一部分,更是车站装修的一部分。他说,1号线、2号线和4号线均在车站装修时,被嵌入本地文化。
  今年1月1日,被誉为“最文艺地铁线”之称的成都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在非遗博览园站,装修柱面的有艺术拼贴的川剧脸谱,天花剪影融入皮影、剪纸、年画、锦绣等元素。在站厅还设“蜀派古琴”文化墙。
  锦江宾馆站有“ 蜀锦”“织机”等装饰元素。目前,成都地铁的文化空间拓展,在国内的大多数城市中,都是走在前列的。
  四川民俗学家:
  为游客了解成都打开一扇窗“这是一个好事情啊。”四川民俗学家刘孝昌说,方言具有地域性,能传承下来,说明有一定社会认可度。作为文化传统的体现,它的生命力只有在不断传承中才得以体现和丰富。
  在车站、码头等公共区域,把地道的成都方言流传下来,一是丰富了既有的文化传播形式,接受范围更广。二是成都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打开了外地人了解成都的一扇窗口,体现城市的包容开放和人情风味。
  譬如“闷墩”、“哈儿”这些很多外地人觉得有些贬义的词汇,出现在公开场合,是否合适?
  “了解成都文化的人都晓得,这些词是贬中带褒,闷墩是傻得可爱的意思。”刘孝昌说,词语中带着宽阔的美感,完全不伤大雅。
  华西都市报记者殷航张想玲摄影刘陈平
  成都方言知多少
  经常=环是反而=颠转猜一下=胚一哈嘲笑人=洗脑壳帅气=称展故意=利边吝啬=啬家子滑梯=梭梭板肉=嘎嘎运气差=霉到住了说话=开腔来不及=搞不赢场面=阵仗私下建议=敲边鼓护肤品=香香螃蟹=盘海调皮=费头子打陀螺=掺牛牛儿活该=背时糟了=喔豁毛巾=帕子里面=吼头老白干=跟灯酒换零钱=左一哈速度很快=跟斗儿扑爬没办法了=莫奈何便宜=相因编谎话=扯谎俩白壮实=登独非常黑=区马打黑爱打扮=妖艳儿不懂事的人=广耳石大呼小叫=惊风火扯弄不懂=搞不醒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