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袍江公安分局通报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特大诈骗案件。据统计,共有来自全国的2800多名老人受骗。
德州市武城县公安局110报警中心接到辖区二十多名老人报警,说他们在老城招待所里被骗了2万多元。
另据报道,事发前一天,二十多位老人在宾馆听养生保健讲座... 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81岁的黄秀丽和82岁的老伴在成都一小区独居。前年的一次讲座后,两人陆续买下近千瓶保健品,共花费积蓄7万元。

上述案例几乎天天见诸全国各大报端,骗子手段五花八门,区别恐怕只有技术含量的高低。他们或混入老年人群体,以各式奇技淫巧、甜言蜜语“催眠”老人掏钱;或通过电话、网络渠道影响独居老人,使他们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恶如骗子,怎样才能保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免遭忽悠呢?今天不老调就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防范老年诈骗。

为什么老人更易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年纪越大越倾向于相信别人。

(2)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下降,难以识别花样不断翻新、形式愈发专业的骗术。

(3)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关爱不够。许多老年人独居空巢,子女又长期不在身边,感到心里空虚,迫切需要交流,容易被乘虚而入的骗子用花言巧语蛊惑。

(4)物质、健康需求不断增加。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岗后经济状况不够稳定、身体机能衰退,病痛频发。期望有机会意外致富,或迷信各种神奇疗法,以求健康。

什么样的老人更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有关老年人受骗的详尽数据很难获得,原因主要是多数老年人被诈骗后不愿主动报告。小调儿简单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类老人较易受骗:

(1)女性(2)拥有房产和存款的老人(3)空巢老人、独居老人(4)身患慢性疾病或者障碍的老人(例如:耳聋,糖尿病、关节炎)(5)身边有亲友从事推销行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老人与富裕老人一样容易受骗。

骗子的惯用手段有哪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信诈骗:常见的有银行卡涉嫌洗钱、所寄邮包贩毒、冒充亲友转账等,通过向老年人拨打手机或固定电话,询问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储存金额等,配合恫吓、诱骗等手段,将老年人诱进圈套,最终实现诈骗目的。街头健康诈骗:一般是年轻的推销人员亲切地叫着“大爷大妈”,带领老年人“免费体验产品”,享受“服务”,答疑解惑,通过谈心唠嗑获取信任后顺势夸大宣传产品对健康的奇效,实现销售可持续增长。网络投资诈骗:诈骗集团利用老年人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心理,推出一系列高风险理财产品,推销时采取故意夸大收益而闭口不谈投资风险的手段。这种骗局一般包括保险、p2p集资项目等。通常,回报高于10%几乎就可以判定是骗局了。退休计划诈骗:这类诈骗主要关于候鸟式养生养老,有时也会与墓地以及葬礼的安排相关。最常见的例子是,免费提供一日游服务,借机推销疗养基地、墓地林园、介绍公司的一条龙服务。老人付款后,立即翻脸,卷钱走人。

公安部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吕小平认为:“老年人一旦被骗,对身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

如何防止家中老人上当受骗?

由全国老龄办和公安部联合编印的《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中提到“防骗6招”,包括:戒除贪婪心理、抵制虚荣心理、强化警戒心理、正规途径办事、常与亲友沟通、讲科学勤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指南》也有40个防骗案例,涵盖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街头诈骗、交友诈骗等内容。有兴趣的子女可以购买该书给家中的父母学习。

这里小调儿总结了简短的防骗7招:

1、要经常读书看报,开阔视野。关注法制栏目,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从经验中汲取教训。

2、对于电话诈骗,最有效办法就是直接挂掉电话;实在拿不定主意,就打电话给亲友询问。当不法分子提到“转账”或“汇款”时,必定是骗局无疑,应立即挂掉电话并报警。

3、对于理财诈骗,对所谓帮你赚大钱的网络信息和来历不明的荐股电话,不要理睬,戒除贪婪心态。

4、对于街头诈骗,任凭骗子说得天花乱坠,只要牢记——不要轻信陌生人。遇到陌生人向您索要钱财或强买强卖,要保持警惕,用电话、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联系家人和朋友,求救、拖延时间,创造脱身机会。骗子发现你没打算付钱,可能变本加厉进行施压,这时候要保持冷静,寻求路人帮助,摆脱骚扰。

5、如果有人自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上门主动为您办理业务,牢记先和子女或邻居咨询,打工作电话确认工作内容后再开门,并查看其工作证。尽量按照正规途径办事,索要发票等有效票据。

6、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谋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7. 一旦发现被骗,请在第一时间联系家人,记住骗子特征,尽快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细心,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媒体加大了对骗局的曝光力度,银行系统和电信部门也对诈骗有了特别严格的警告和监管体系。所谓治标更要治本,老年人被骗,真正的原因在于内心的孤独感,在于被需要感缺失,在于社会孤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在街上遇到被推销人员缠住的老年人,多数人是否会打抱不平,还是像对待和颐酒店遭遇不愉快的姑娘一样悄声而过?

小调儿有些话想对做儿女的说:

在老人的世界里,最可怕的并不是骗子,而是孤独。城市化进程下,儿女们为了自己的方便,将父母从家乡迁入大城市,或将隔代照顾的重任交予父母,就像把一棵百年老树连根拔起,移植到不熟悉的地方,难免水土不服、养分缺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隐忍认命、默默奉献,努力不留恋过去。但是每个人都需要丰富的社会连接,通过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感觉到自己被肯定、被需要、被重视,而非三点一线,被生活固化成了洗衣、做饭、带孩子的机器。

面对父母,承载着相似基因的我们其实像是面对老年后的自己。在彼此有限的生命中,我们能够给予他们温暖的时机并不如想象一般丰富。想到这些,你会不会想要多陪陪他们,说说话、谈谈心,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区活动,勤联系老朋友、老姐妹,寻找相知、发现生活之美,在自己生命的舞台上,轻歌曼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