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贫困村来了“军代表”:贵州省军区在大扶贫战略中积极作为纪实

一个小女孩光着脚丫站在寒冬的泥泞里,一位老人住在六面透风的破烂吊脚房,一户人家的谷缸里仅剩下一撮稻子……

1月11日,在省军区机关交班会上,政委谢武忠通过大屏幕给全体机关干部展示了一组水族群众的生活照,反映了三都自治县偏远山区贫困户的生活实情。

照片很震撼,官兵很揪心。三都县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省军区领导开展扶贫工作的重点联系县,派到三都县的机关扶贫队员徐少勋说:“我一定要扎下去,像打仗攻山头一样,在脱贫攻坚中立下战功。”

其实,省军区部队参加地方扶贫帮困从未停歇脚步,可在新时期,怎样才能发挥优势、积极作为,真正做到“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不贴标签,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在脱贫攻坚上做出“群众叫好”的成绩?沿河自治县人武部给出了答案。

3年前,沿河人武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挂钩帮扶泉坝镇。党委“一班人”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带着问号蹲下去调研实情、听群众“牢骚”、分析致贫原因……与镇党委一道提出“两园两区一带”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以青钱柳、白芨、铁皮石斛为主要种植项目的药材基地,以山羊、黄牛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区和核桃产业带。

说干就干。人武部两名主官甩开膀子,亲自带领官兵进山寻找水源、修提泵站,首先解决了集镇1万多人口的饮水问题;干部职工和民兵应急队员100多人扎根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泉堡村,两年多时间,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泉堡村194户人家的移民搬迁任务;对100多名复退军人和军属进行技术与职能培训,培养出了田应湖等40余名“致富追梦”带头人……有效带动11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积累,促进1025户贫困户4000人脱贫。

“军费不能随意开支,没有更多钱投入扶贫,但只要我们用心用情,不当旁观者,不做门外汉,熟悉掌握党的各项扶贫政策,人武部就能大有作为。”沿河人武部政委李世怀谈扶贫心得。目前,省军区各级200多名师团主官活跃在扶贫一线,100多名驻村干部打着背包长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他们作为“军代表”,在这片红土地上继续传承发扬红军的爱民情怀。

作为驻革命老区的部队,省军区官兵数十年间探索创新扶贫工作,取得了许多值得褒赞的成果。近两年,兴义、铜仁军分区发挥广大复转退军人作用,再为我们洞开了一个突破口。

贞丰县290多名参战老兵为致富梦想长期打拼,但苦于门路有限,小康路无着落。人武部通过地方优惠贷款,送老兵外出学习培训,最后,选拔能力强的退伍军人雷兴刚牵头试点实施,在荒山中组建起了老兵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野兔等产品远销江浙一带,成功带动了40多户老兵家庭奔向小康。

他们总结了一套可复制的经验:扶贫资金跟着穷人,穷人跟着“能人”,能人跟着党的扶贫政策。“复转退军人经过部队这所大学校锻炼,大都是当地的能人,而且他们有浓烈的军旅情结,有利于再次把他们动员起来打脱贫攻坚仗。”兴义军分区政委朱少军谈出了扶贫体会。而全省像这样的“能人”有10多万人,这是省军区参加地方脱贫攻坚取之不尽的财富。

同时,去年底,黔西南州军地开创性地组建成立了“军民融合脱贫攻坚团”,精准识别了贫困复转军人、贫困现役军人和烈属家庭2540户,决心率先帮助涉军家庭脱贫致富,在投身扶贫事业中实现了群众脱贫和部队稳定“双赢”局面。

把复转退伍军人和民兵中的能人聚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熟悉当地实情等特有优势,能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奔小康。去年9月,铜仁市军地联合举办了首届“军民融合致富追梦”先进事迹报告会,表彰了10家复员退伍军人创办的企业和10名优秀创业复员退伍军人,发挥了酵酶作用。“有过从军经历,就要用军人本色要求自己,用军人的胆识气魄,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创办鸿泰茶叶公司,每年带动1000户增收的德江县退役军人张观胤说出了退伍军人的心声。

“精准扶贫,准星瞄向群众需求。”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王盛槐用军事术语阐明了脱贫攻坚的关键。

贵州预师一团帮扶正安县群江村,重点抓好通组公路、水源地选择“五项”工作落实,全面推进脱贫工作落地见效;修文县人武部从“输血”到“造血”,连续10年帮助平寨村群众实现了致富梦想;大方县人武部联系地方集团,组织各乡镇设立一个退伍军人农用环保物资销售点,帮助困难复退军人脱贫;从江县人武部创办农业开发培训基地,带动大批苗侗族群众科学致富;余庆县人武部融入地方红色资源建设,帮助中央红军强渡乌江的迴龙场渡口遗址周边的群众吃上“旅游饭”;长顺县人武部发扬“背篼干部”精神,采取“结对联亲、责任到户”,帮助36户苗族同胞实现了脱贫;平坝区人武部积极牵线搭桥安顺学院,联合协助高寨村建设金刺梨种植加工生产基地,大部分村民实现转产增收;六枝特区、盘县人武部分别在郎岱镇、马场乡开展党建扶贫,培训基层党务骨干100多人次,增强了基层组织发展的内力……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省军区部队今年开始实施帮扶10所乡镇卫生院和10个村卫生室、帮扶100个贫困村和帮建100所学校、帮助1000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资助1000名贫困学生“双十百千”帮扶计划,与贵州大扶贫战略同频共振,吹响了助力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