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年少斗月龙,

仙归庙宇南北东。

救溺引回迷路子,

言自木阶赤壁宫。

真金庙位于江西省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黄屋乾组,本名许真金江西藉人士,自幼好学文才出众生前有仙化之说传奇故事甚多,一生为官清廉勤政为民助贫救困,平生两袖清风深得百姓爱戴。仙逝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清官广建庙宇供奉遍及大江南北,香火鼎盛信士上及王候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朝敬者络绎不绝。黄屋乾每逢农历八月初一前后东南西北的人云集于此朝拜真金老爷,庙前庙后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真金老爷化身助人救人的传奇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一生传奇成为千古佳话。作者 | 杨广东

葛坳(原曲洋乡)乡石灶村王屋乾万寿宫(真君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真君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人物。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传说他曾镇蚊斩蛇,为民除害,道法高妙,声闻遐迩,时求为弟子者甚多,被尊为净明教教祖。电视连续剧《许真君》是一部60集的中华神话大型系列电视剧,详细讲述了许真君的生平事迹。在江西南昌市西山万寿山的寺庙有锁龙井,传说是许真君御孽龙的地方。

四县共朝仙——黄屋乾庙会

听说,黄屋乾万寿宫庙会期间,有几个县的人员蜂涌而至, “神通广大”一词,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据于都县道教协会会长张秀龙介绍,目前,全县有26个活动比较频繁的道教场所,而香火最旺,影响最大的就是黄屋乾的万寿宫。于是,有了前往的愿望。经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了解,发现这里确实有些有特色的东西值得记录。

黄屋乾,地处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黄屋乾村,[原于都县曲洋乡黄屋前(黄屋干),曾先后取名为黄屋村、石灶村等村名。]据1985年版《于都县地名志》记载:黄屋乾“在曲洋圩东北面7.5公里河边。相传,从前此地为争地盘而进行过械斗,结果被黄氏争赢,故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屋乾供奉的主祀神是许真君,八月初一是许真君菩萨的生日,是黄屋乾庙会最旺、最热闹的日子。2008年8月31日(农历八月初一),我随一伙摄影家来到黄屋乾赶庙会。天刚蒙蒙亮,我们从于都县城出发,平常的秋天7点,葛坳的山路还在冷冷静静,然而,那天却特别。通往黄屋乾的路早已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还在离黄屋乾十多里地的地方就开始出现涌挤,虽然是水泥路面,但车子只能缓慢而行,而且时不时就堵车,密密麻麻的大小车辆,蚂蚁牵线似的车队不见头尾。

车队中,有不少是从宁都、石城和会昌等县来这里赶庙会的,其中,一个大客车上贴着大红纸,写有“宁都县某村敬仙10号车”字样,说明这个村有组织的就最少来了几百号人来此“敬仙”赶庙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只好把车停放在离万寿宫还有几里路的地方,如果再往前开,开车比步行慢得多。举着三角旗、凉伞、挑着香炉、打锣敲鼓、吹锁呐的队伍和“零散”信众把道路挤得严严实实,川流不息。

黄屋乾“万寿宫”,也称“妙济仙宫”,也有人称其“真君庙”。庙宇建在绿树成荫的半山腰,庙门至山脚是宽阔的水泥台阶,庙门气势壮观,古色古韵。正如1991年版《于都县志》所载:“黄屋前万寿宫石门楼雕刻,位于曲洋乡黄屋前。该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咸丰年间两次重修,座南朝北。石门楼呈八字形,用红麻石条拼砌而成,为三间四柱二檐建筑形式,宽6米,高7.1米。

顶部饰有正兽和两个龙首鱼尾正吻。门前以许真君智擒孽龙为主要题材,组画人物、花卉、盆景等浮雕图案,匾额‘万寿宫’和楹联均系阴刻正楷。整个浮雕刻工精细,刀笔流畅,线条纹饰清晰分明,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在全县古建筑中别具一格。石门楼系兴国县洪昌兴造。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楼的上层正中竖写着“万寿宫”三个大字,旁边一对联:“石点金能化龙擒法自行,孽经归降服道始显昌明”,下层横写着“妙济仙宫”四个大字,门旁两对联:“道得旌阳靖孽奇勋昭宇宙,泽流江右安民伟绩镇乾坤”;“庙貌巍峨凌北斗,神灵赫濯接西山”;两侧门檐下分别写着“赫濯”“炳煌”四个大字。

走进宫殿,除了象许多庙会一样人员挤得水泄不通之外,让人感受与众不同的是,别看这庙建在山区深处,宫内的签筒就有几十多个,并且,几十多个签筒都不停的被人握着,摇着,行成排、竖成行跪地摇签的“求签方队”成为一道在其它寺庙里少见的“风景”。“正宫”外几个专设的“解签处”,游龙般的长长队伍,也是在别的庙会里难以看到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是比较有“名气”,“经久不衰”的庙会,都有一些传奇故事,或不凡历程。黄屋乾万寿宫,既有“灵验”的传说,也有姓氏“争权”的历程。据当地人说,这个庙宇最初并不在这里,也不是菩萨,只是小河岸边的一根木头。不知是那年那月,一伙放牛娃在小河里玩水时,捡到一根木头,放牛娃就把它放在河边的小山坡供奉了起来,后来有人去朝拜许愿,居然灵验。再后来就有人在那里为那木头做了一个小庙,并把木头雕成许真君身像。

在清朝康熙年间,当地一个叫宋应桂的人,进京考试时,进庙烧香叩拜。由于庙门矮小,他进门时将官帽碰落到地上了。宋应桂捡起帽子祈祷说:真君老爷要是能给我换一顶更高级的官帽,我就把你这庙拆了,重修一座大庙。结果,宋应桂还真的就在当年中了武进士,真的换了一顶更高级的官帽。回家后,他就张罗着重修庙宇,并将庙宇的位置从河边的山坡上移到了现在的庙址,建了一座大庙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屋乾庙会能如此之旺盛,特别是外县能有那么多人来这赶庙会,一是有许多灵验之传说,成了许多人祈求、还愿的场所和精神寄托、心灵安慰之去处。二是当初姓氏间争夺庙会组织权时留下的因素。当年宋应桂倡议修建这座庙宇所用的地盘是潘姓的,这个村庄有潘、宋、黄、刘、曾、赖、何、谭、范等姓,潘、宋、黄三姓是这个村庄的大姓,对庙会的组织权的争夺在黄、潘和宋姓三者之间展开。

黄姓的理由是,黄姓是这个村庄的大姓,庙会的组织权理所当然应归黄姓所有;潘姓的理由是,建庙宇的地盘是潘家的;宋姓的理由是,建庙宇的倡议者是宋氏人家。黄姓在人口上有着其他两姓所不可比的优势,人多势众。在三姓僵持不下,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宋应桂提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办法:三姓共同选一个黄道吉日,规定在那天,哪姓的人先进庙,庙会就归那姓人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在商定的那天,老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人们难以出行。宋姓和潘姓的人都不敢出门,而黄姓的人冒着风雨来到了庙里。为此,人们都说让黄姓人主持庙会是许真君的旨意,否则就不会刮狂风下暴雨,于是,庙会的组织权就归属了黄姓。黄姓人虽然争取到了庙会的组织权,但是,当时当地的黄姓很穷,几乎没有组织资本,好在这里的黄氏与宁都县赖村东塘黄氏是一脉宗亲,东塘黄氏有钱财、有势力,于是,这里的庙会的实际组织者是宁都黄氏,或者说黄屋乾的黄姓得依赖宁都黄氏。这是外县有那么多人来黄屋乾赶庙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寿宫门楼前不远的戏台,古色古韵,美丽壮观。高大的麻石立柱,石柱中穿木梁,梁上檐下雕龙刻凤,雕花刻草;龙飞凤舞,栩栩如生;花草竞艳,美丽互映;飞檐翘角,绚丽斗拱,深大藻井,引人思古。古戏台上的歌声,给人欢乐让人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屋乾庙会,还有一个与其它庙会不同的演戏“规则”,其它地方庙会演戏,都是在庙会的戏台里开演,而这里即不然,这里每年在庙会开台演戏之前,得先到潘姓的众厅去唱一段《八仙过海》的戏之后,再到庙的正殿上唱一段《八仙过海》的戏,最后才到戏台上正式开始演戏。据说,这是受许真君感谢潘姓的献地功德之旨意。

在于都,庙会期间,附近民众吃斋是常事。但吃斋的地域不大,时间也不长,大部分都只是举办庙会的所在村,在庙会期间吃斋,而黄屋乾即不然,在庙会前的几天至庙会期间,黄屋乾附近的几个圩镇都没有猪肉鱼等荤类东西上市,曲洋、葛坳、银坑、汾坑乃至外县与之邻近的好些乡镇内的所有圩镇都是如此,百姓家中自然是餐餐吃斋。我们去赶黄屋乾庙会的那天上午,我们包括县里几个单位和部门的领导是在葛坳乡政府吃的午饭,并且在头一天就跟葛坳乡政府的领导打了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赶完庙会在回葛坳乡政府的路上有人说:“我们昨天就跟他们打了招呼,该不会让我们吃斋吧”?这到不是我们嘴馋,因为按客家人的一般习俗,没有荤菜招待客人,是对客人的不尊(生活条件困难者除外)。开午饭时,乡政府的领导向我们解释说,这方园几十里都吃素(斋),我们还是尊重当地民俗吧,请各位领导谅解,真不好意思。不过,虽然全是素菜,但色、香、味俱佳,个个吃得有兹有味,对于当领导的来说,吃一餐真正的素餐也是难得的美餐。

为什么在真君庙会前的好几天开始,黄屋乾附近的圩市上就没有猪肉鱼等荤类的东西上市?相传:很久以前,瑞金县丁陂一台花会来黄屋乾时,在丁陂圩上,负责放炮的人把硝在卖了猪肉的案板上放了一下,结果在真君庙放炮时发生了事故,硝走火,把几个人给烧伤了。于是,人们认为,不斋净就会受到真君老爷的惩罚。为了确保一方平安,只好如此,为了大家,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从来也没有人敢“以身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