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助推科教兴农 大学师生送“互联网+农业”下乡(组图)

学生通过互联网+开展智慧课堂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赴三峡库区乡镇开展科技培训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5月20日12时30分讯(黎立)一所大学怎样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怎样让学术研究转化为技术成果,真正作用于区域生态建设?自2008年引领实施教改项目《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构建了院、校、地三方联动模式,成立了库区职教集团,共享了职教资源,让高校的学术成果与研发成果潜移默化来到了库区人民的身边。

畜牧兽医专业师生为民解忧 深入乡镇解救难产病牛

去年10月,万州区太安镇某牛场一头西门塔尔奶牛已过预产期三天却仍没有生出小牛,情况万分危急,畜主谭某在向镇里兽医求助无果的情况下,赶到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动科系求助,张传师主任了解情况后,立即选派雍康老师和杨庆稳老师组织学生赶赴牛场医治。

二位老师接到安排后马上准备医疗器械,顾不上吃中午饭,带领7名学生驱车到达牛场。经了解,孕牛属于头胎牛,检查后发现其胎膜已破,子宫颈极度狭窄,仅容纳2根手指,孕牛不停怒责,部分阴道已经脱出,此外孕牛还患有严重的肺炎,如不及时医治,会导致母子双亡。

师生紧急研讨分析后,决定立即给该牛施行剖腹产手术。通过师生通力合作,克服了胎儿大、腹压高、心肺功能弱、乡村手术条件差等不利因素,经过近3小时的手术,顺利剖出了一头健康牛犊(体重近45kg),母子平安,畜主非常高兴,他感激的说,有三峡职院做技术支撑,以后可以大胆养殖母牛,再也不怕牛发生难产。

动科系师生深入临床第一线,不仅为畜主挽回了经济损失(两头良种奶牛近两万余元),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兽医人才,同时提高了学院服务库区的知名度。

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送科技 为农户开出多样化“农业处方”

刚生下的小猪该怎么饲养?水稻病虫害怎么防治?去年7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140余名大学生,走进万州区武陵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送科技到田间地头等形式帮助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

在万州区武陵镇鹿井村,种植面积约7000亩的蜜柚是该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品种不好,亟需采取嫁接技术来改善品种。自7月10日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系园艺专业的16名大学生走进该村,通过办讲座、走村串户讲解等方式,手把手地教给农户嫁接技术。

与此同时,该校其余6个小分队的上百名大学生,也纷纷走进武陵镇下辖的几个村,在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各类种植养殖技术讲解、病害诊断和“开处方”等服务活动。除了科技支农扶贫外,该校还协同“三下乡”活动开展了助老助残、生态环保、倡导文明新风宣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互联网+”思维进农村 大学生帮助养殖户打通“网上销路”

日前,共青团中央面向全国高校征集组建100支志愿者团队,开展“乡镇信息化与互联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将信息化建设带进农村乡镇。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成为其中的一支队伍。

据了解,“乡镇信息化与互联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电信等单位牵头主办,志愿者团队到县城、村镇,宣传普及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新成果,为城镇基层单位提供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

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电信、计算机等专业10名同学组成的团队走进石柱县,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走访调研了该县龙泉养殖场等16家养殖户、老川江食品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

“以农业为主的石柱县,种养殖大户不少,但由于信息渠道狭窄,销路不易打开。”该校大二学生李登锋告诉记者,比如农户养殖的生态鸡,苦于没有渠道,只能在当地的集市销售或卖给餐馆。

利用赶集时间给老百姓宣讲信息新技术;在西沱高中开展信息化智慧课堂;走进小区入户推广各项惠民信息化服务……在了解当地信息化应用的状况和需求后,同学们不仅深入开展信息新技术的推广,还结合企业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当地种养殖户申请微信公众号、利用微博、网站等建立网络销售平台等,还将提供持续、长期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