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电

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已经弹尽粮绝了,口袋里只剩下购买一张单程火车票的钱。

做任何事情,谁不先谋划一下呢?我并没有忽略到这一步,盖高楼也需要先筹款再开工,我也一样,要生活就要先找工作,而重中之重是先筹路费,这使我想到了那句箴言:“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

眼下,我已经找到了工作,就等于说已经开工了,这点没错。

第二天,我把仅有的筹到手的钱,买了一张直达报到地的车票,就上了火车。一路上,我憧憬着未来的新工作和美好的新生活。

错过了站

火车是夜班车,一路上晃晃悠悠,很快让我睡着了。半夜醒来,不知道到什么车站了,只看见有旅客走动,就知道该到站了,我马上提着行李下了火车。当走上站台,却发现根本出不了站:出站要查票,我因为夜里上车不幸睡着了而坐过了头,多坐一站。

夜间,车上的乘务员到站只小声提醒,不大声提醒,怕吵醒了路远正睡觉的旅客,而且车上广播也停止了报站。就这样,一次小小的意外,就让我多坐了一站,再说车票上的站名与到站的站名不符,不是逃票又是什么,什么充足的理由都成了谎言。

我知道,自己已经弹尽粮绝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喝口凉水都塞牙,要乘返回去的列车,但口袋里又没有买回程票的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出站的门关闭,自己成为“落网之鱼”,幸亏是半夜,脸红不怕夜黑,我和一些被查出涉嫌逃票的人站在那里,还一一接受查票人员的搜身、检查和训话,那位制服阿姨总以为我是占便宜多坐一站,不听我的申辩,她还认真掏了掏我的口袋,发现里面只剩下五毛钱,不够补票和罚款的钱,他们知道怎么处理,我就等着,心想自己真够可怜的。当然,车站人员见到像当晚我那样的人多了,也就大人不记小人过,格外开恩,大半夜把我们送出站。

出站后,我仍要需要坐车回到应该下车的那个车站,大约有三四十余公里的路程。那个地方,正是我十八岁成人后第一份工作的地方,返程需要买票,我前面已经说了,身上已经弹尽粮绝了,十块钱一张的票都买不起,怎么办?我又想方设法混进车站,却几经努力却混不上车,那时的列车员都站在车门口,要求必须凭票上车,求爷爷告奶奶,甚至喊破喉咙叫“大哥”,“大哥”听到都不帮你。眼看着火车看走,无票乘车这条路根本不可能。再看看漆黑的太空,恐怕要有五六个小时才能天亮,我没钱买票,来不及上午报到,怎么办?

成人礼之后的第一个怎么办?就是靠自己走路的脚。

步行三十多公里去工厂报到

“走!步行。”有脚就有路,因为当时天还很黑,我先得辨认南北方向,我要去的地方是正北的方向,正好是与列车前进的方向相反,于是我就沿着铁路趁着勉强可见的光,背着行李吃力前行。当时,我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也没有别的想法——比如乞讨什么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走路走回去。记得此前我曾在一家体育刊物上看到一则励志报道,说美国某位运动员退役后得到了一份工作,他要步行去迎接这一份工作,那时的路程至少也一两百公里,走要走上两三天,同时有是耐力比赛,这位美国小伙子坚持住了,胜利到达目的地。

相比之下,我这倒算轻松,约有三四十公里的路需要步行,那时是冬天的慢慢长夜,又是夜里疾行,像我这种寒酸的傻样是没人看到的,我只有埋头赶路,并且深信:方向对,到达目的地就有十二分的把握。

一路上,我背上的行李松动了许多次,甚至走路的时候不注意,不是衬衣丢了,就是毛衣丢了,心想丢一件就轻松一点。那时就像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哪顾那么多,谁叫自己筹备的路费不多不少,怎么没想到意外的事情发生呢?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虽不是英雄,但可是自己给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我的职校同学都没有我如此能干,我上职校是真心想学知识,不像某个同学是因为父母可以安排他们接班,才上职校拿文凭的,还有的同学是因为上职校可以拿到高中毕业文凭才上的,高中文凭当兵比初中生当兵报考军校的机会大很多。对于我而言,不上职校,就等于初中毕业就回乡当农民,上了职校就等于提前给自己找了一个出路。我父母都是农民,但这点远见还是有的;我家也没有钱,甚至凑两份路费就很难,那时上辈送给我的一个最大的红包就是十元钱。我想说,自己找工作是环境逼出来的,当时却不觉得光彩,因为现实压力大,为人不能不谨慎,生怕找到一个工作,最后又没能留在那个地方。

一路走着,走着,我已经浑身湿透,满头大汗。快到那个县城的时候,天已经完全大亮,我也快筋疲力尽了,心想如果有小客车路过,口袋里那五毛被车站阿姨搜到又塞进我口袋的钞票,至少可以坐最短的一段路吧,我的路程可能还剩下最后的十公里左右了,可这时我很胆怯,生怕钱不够被笑话,人家若不让你上车,你也不像乞丐的模样,没钱坐车不是等同于乞丐吗?人家怎么会相信你口袋里没有五块钱、十块钱?想了又想,犹豫又犹豫,又怕路上碰到几天前同时应聘同时被录用的同事们看到狼狈样。一路尴尬,还有羞愧,还有为面子?种种心情,别样的感受,这不是说我已经筋疲力尽了,而是说口袋里没有钱,很多正常的事情都不能做了,还容易被人怀疑是这个社会上的坏人,无心逃票,结果成了逃票。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却如此尴尬。

当然,步行工作,却是难得的一份“礼物”,是无价之宝。现在想想也没有什么不妥的,我对待第一份工作的态度也是好的,步行报到,是有心人的一种自我磨砺,有心人天不负。我知道,步行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留下来。

为脱贫必须珍惜第一份工作

我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地点,人生地不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无论如何都要先留下来,这当然是因为口袋里没有钱的缘故。有了工作,有了钱,就脱了贫,就可以自食其力,就可以正当就业,就不至于混社会,不至于成为家庭的负担。

我当时想进工厂,因为我出身农民,从来都羡慕当工人,当然这不是说我想永远都在车间里干活,一直干下去。那时,我还不知道有蓝领这个词,否则会给我增添无数产业工人的荣誉感,自豪感。进了厂,就有锻炼的机会,而且我还想经常出差,这是业务员干的活,有机会见世面。那时厂里的业务员,不是厂长的亲戚便是一起穿一条裤子上大的小伙伴,旁人没有什么机会,这还是因为钱,自己的人自己放心,不至于骗厂长的钱,不至于用假发票多报销。厂长用人仔细,但并非没有手段管好钱,他会让这些人拿出自家的钱入股,相当于信用保证金,乱花厂长的钱也就等于花自己的钱。不过,这份保证金我拿不出,就等于自我放弃机会,或自我证明打不打这样的信用,只能进车间干活。

车间干活,也有干活的乐趣,我认识的那些同事,几乎和我一样,都是穷人家出来的孩子,但大家在一起反而有更多乐趣。相互帮助的时候居多,但相互取笑的时候也是难免的,我被取笑最多的一次就是那次没钱乘车步行三十多公里报到,心里老担心被人看到,但最后快到终点的时候还是被同事看到了。看他们复杂的表情,以及不可思议的样子,真不知道他到底是取笑我,还是夸奖我,以后每当同事当着多人的面提到这件事,我都能勉强应付过去了,不敢多解释,也就没事了。从此以后,我对类似的事情不再存着侥幸心理了,他愿意说,我也挡不住,不解释就够了,下次呢?不再发生令自己心虚、不谨慎的事情就好了。

第一份工作来之不易,却让我特别受益,我刚才说了这份工作是自己求来的,步行报到也就有了信心和勇气。可我是如何求到这份工作的呢?那时,我无业状态,天天等着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好工作,或者是有人突然给我一个惊喜:你有工作了。

求职信

我找这份工作,得益于一次新闻报道,那是我偶然从一次广播电台听到这个工厂厂长的名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就非常冒昧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就是近千里之外一个陌生的职校毕业生的来信,厂长居然收到了,也看了,心动了,并声情并茂地给我写了一份亲笔回信。

回信的好消息,已经证明我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二啊。不要以为现在有手机有网络,短信也发达,我那时却没有短信,没见过手机,那时人们互相联系只有靠邮筒通信,特别要紧的事情才用电报。那么,是我倾诉了什么心声才打动这位厂长呢?“经历就是财富”,虽然这封信洋洋洒洒好几页纸,但厂长最看中的就是这句话,我没有求厂长给我财富,甚至连提钱的事情都没有提,我只是把那看似不值钱,也看不到、摸不到的人生经历作为财富作为“我人生追求的目的”,厂长就感动了,或许他内心也是如此把人生经历视为买不到却能储存的财富。人们都说“言为心声”,世人并没有可以依赖的财富,惟有无价之宝的经历。

厂长给我亲笔回信同样有滋有味,自然他用长者的口气,向我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那时我是第一次读到,至今却还能脱口而出。我想我与厂长在那句“经历就是财富”有了同感,才心心相印般触动了他的心弦,或许他会说这是知音啊,给知音回个信吧。于是,一封八分钱邮票的信,使我得到一份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这不需要关系,也不需要钱,甚至也不要劳动部门入门培训和就业部门的中介过程,仅仅一封薄信,就使有心求职的人得到益处。

后来,我在车间上班,这是厂长安排的,我也很满意了。通过交往中,发现这名厂长非常有智慧,他并不想让厂里的人知道我是如何进厂的——我这种方式找到工作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能的,他就找个理由说我是某个我不认识的人推荐的,可能是担心这种八分钱邮票找到工作会给他将来安排类似的工作带来难处,就不得不转移视线,不让不如此“广而告之”。

不能因小失大

上班一阵子后,或许是因为知音难觅,作为小知识分子的厂长惺惺相惜,会给我一些接触和交流的机会,甚至吃饭时,会和我说上两句,最有益我的一件事是他得知一些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浪费材料严重,让让我写篇告示,由厂里的财务科长用毛笔写出来,张贴在工厂院子里的墙上。这篇告示也是厂长比较满意的,因为我用了一个词“因小失大”,劝告涉嫌浪费材料者不要因浪费材料的“小”而失丢掉工作的“大”,一个词可以帮助一个人,这是真的。不要以为现在工作不好找,那时也不好找,如果丢了这份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因小失大,找到下一个工作会更难。因小失大,这个词的妙用,使厂长对我另眼相看,后来厂长给我特权,准许我可以到办公室看报纸,那时人们所有的权威信息主要来自报纸,那时的电视并不发达,那时我只看到过一次彩色电视机,很小的屏幕,而且只有一部。你想想,1987年,1988年,那时能看到有人家里摆放一部黑白电视机,已经很不错了,而有免费的报纸看,对我这个工厂里的小知识分子而言,已经心满意足,谢天谢地了。

那时的县城,没有招工的,甚至连肥皂厂这样的企业,都是国营企业,工人都是有编制的“全民所有制工人”,我这样的临时工能够找到这样的工作已经很难得了。再说,那时的报纸上根本找不到一个招聘广告,人才流动性很低,毛遂自荐,自我求职,都是非常稀罕的事情。物以稀为贵,所以,针对我而言,那时找工作并不太难,我不但可以用一封八分钱的信找到工作,还可以用不花钱的信件投稿。那时,社会上的通讯员给报社、电台投稿,只要把信封的一个角剪一个三角形的口,信封上注明稿件,就可以免费投稿了。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作家莫言那时也经常这样干,二十年后他成名成家,获得千万奖金,住上了北京最好的房子,是草根成功的顶级标志。而我呢?也非常不错了,一个职校的学生,从八分钱邮票起家,甚至坐火车都没有钱买回程的票,步行数十公里上班,良好的开端是人生成功的一半,如今我也能城里住下来,有自己的房产,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甚至还能出版一两本并不畅销的书,已经知足常乐了。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

虚心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有福了,我虚心,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无有;我温柔,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软弱,而不是标榜刚强。在工作中,我岂不是因为曾经筋疲力尽,又曾经竭尽全力,才能有这满足的今天吗?凡事不要不信,努力了,就能够得到,人生的经历就是永恒的财富,谁夺也不能夺走。这就是我的过去,相信对今天的求职族而言,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人生一世,机会无论何时都会有,问题的是你是否原意抓住。抓不抓,都在于你,你不抓,就证明你没有人生追求,也不会有什么人生好机会;你去抓,证明你有追求,你若一直不懈地追求下来,好机会就会属于你。凡事相信吧,你能得到本来属于你自己的良机。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找工作就像打仗,就像一句箴言所言的那样:假使有一个国王领着一支一万人的队伍,要去跟另一个拥有两万人军队的国王打仗,他一定先坐下来估量自己的实力,看看能不能对抗敌军;如果不能,他就得趁着敌军还在远方的时候,派遣使节去跟对方谈判和平的条件。是的,不打无准备之战,这就是我最基本的常识,也是最大的实力所在,或者用今天的话说,实力就是我所自我感受的有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