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外来工子女一个明媚春天(图)

郭雪岩

  5月30日,中山市第二法院通报了该院今年以来侵犯儿童权益类犯罪的总体案情及典型案例。一广西男子容留儿童吸食毒品,一工厂保安在宿舍猥亵4岁女童,两人都被判刑。记者了解到,该院今年受理的此类案件中,权益受侵犯的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在社工介入的案件里,外来工子女由于缺乏家庭关爱照顾、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等原因,往往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见5月31日《中山日报》)
  外来工很多属于城市里的弱势群体,遇到孩子权益被侵害的事情之后,往往选择的是沉默不语,不愿意节外生枝,不敢于较真说不。正是一味忍让,才有了黑手的嚣张。而这类家庭都是忙碌的,没有更多时间关爱子女,以至于让他们成为“放养的羊群”,遇到流着哈喇子的“灰太狼”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拂去外来工子女脸上的泪痕,需要三块拭泪的手帕。
  第一块手帕:法制维权。犯罪分子敢于将刀子一样的目光盯着这些群体,是因为他们以为外来工“好欺负”。让他们不再嚣张,需要法律的刀子多些锋芒。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对外来人员子女“高看一眼”,多些关注的目光。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要从快从严。
  第二块手帕:社会教育。外来工子女属于无根的漂泊者,他们缺少了家庭的关爱,容易落入犯罪分子的陷阱里,也容易误入歧途。缺少防范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家庭教育缺位的时候,需要用社会教育温暖他们的心房。民工学校不能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应该将各种社会教育课程开足开全。
  第三块手帕:异地是家。个别外来务工人员不敢坐公交,有空位子也只是蹲着。这样的现象固然少见,可是从一个层面也反映出他们没有“异地也是家”的感受。尽管说,我们的一些城市口号喊得震天响:让城市成为外来人员的家,让农民工成为“新市民”。问题是,“新市民”和“老市民”之间还是有难以迈过的坎,这心里的坎来源于现实的窘境。要让外来人员融入城市,需要我们把他们当亲人一样,要打开城市的大门,更要让他们迎接公平的“晨曦”。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让花朵幸福绽放,给外来工子女一个明媚的春天。
  画中话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人事司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推荐工作。根据通知,高校现职校领导不得被推荐为“长江学者”。图/陶小莫(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