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瑞士吃奶酪火锅(图)

@吕进

  前几天又去了一趟瑞士。艾青有一首写广州的诗《绿》:“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都是绿的”。从飞机上往下看,瑞士就是“到处都是绿的”国家。森林占了国土面积的30%,加上占国土面积超过24%的草地,还有占国土面积4%的湖泊,瑞士国无裸土,是墨绿加浅绿的所在,刮的风、下的雨、流的水都是绿的。
  瑞士的GDP超过了8万美元,人均拥有财富68万美元,是联合国确认的五个“最富裕国家”之一。这五个国家分别是瑞士、日本、挪威、美国和丹麦,瑞士排名第一。这个国家是全球金融的重要中心,钟表业的中心,人口才800万的瑞士,在世界500强中就占了14席。
  但是瑞士人非常理智。我在瑞士期间,瑞士举行了一次公投:提交公投的提案内容是国家每个月无条件给每位成年公民发放2500瑞郎的基本工资,给未成年人发放625瑞郎,1瑞郎相当于7元人民币,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结果,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的公民投赞成票,提案被否决。大多数瑞士人投了否决票,他们认为,这样做只会造就懒人,而且也会引发外国人的移民潮。
  瑞士人也相当节俭。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邻国的物价都比瑞士低很多,所以,一到双休日,瑞士人就纷纷去这些国家购物,以致海关在双休日总是人满为患。富裕的瑞士人在一般情况下都选择公共交通系统出行。尤其是火车,更是许多人的首选。“聪明人选择火车出行”,是联邦铁路的广告语。瑞士人每年人均乘坐火车出行47次,仅次于日本人。然而如果说要比较里程的话,瑞士人就居第一了:每年2103公里,日本人却只有1976公里。瑞士的火车以运行时间精确到秒闻名于世,每个车站都会有一个红色秒针的大时钟。
  中餐,尤其是川菜,早已漂洋过海,在瑞士移居。这里的中餐馆都喜欢以“龙”为馆名,什么双龙餐厅、金龙餐厅、龙轩等等。瑞士的亚裔人比较少见,到中餐馆就餐的基本都是瑞士人。看着金发碧眼的老外,用刀叉吃着水煮肉片、麻婆豆腐之类,是很有趣的。
  自然,瑞士人更喜欢自己的民族风味。据说,标准的瑞士人有三个标志:在银行上班,滑雪,吃奶酪。
  奶酪确实是瑞士人的最爱。阿尔卑斯山上到处是草场。不同海拔的草场,不同季节的草场,不同草类的草场,以及不同品种奶牛的牛奶,都能制作出不同口味的奶酪。据说瑞士农民特别注意爱护草场上的各种野花,他们认为,奶牛吃了野花,牛奶会更加香甜。
  瑞士的奶酪火锅特别有名,我这个来自火锅之乡的重庆人当然有浓厚兴趣去一探究竟。前年第一次到访瑞士时,我就去到楚格湖边的一家火锅店。
  在餐桌就座后,店主拿来一个平底锅,把压碎的大蒜搁在锅底,再倒入白葡萄酒、玉米粉和奶酪碎末。小火加热,不停搅拌。当葡萄酒、玉米粉和奶酪完全融化,就成了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在火上冒着大泡泡。店主送上一篮小小的法式面包方块,餐桌上备有长把叉子。这叉子好长好长,用叉子叉起面包方块,伸进锅里去,蘸着奶酪,可以拉出长长的丝。放入口中,别样的香甜使人陶醉。当然,这和又麻又辣的重庆火锅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