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医院旁,曾经“摩诃池上醉青春”(组图)

唐代“中央公园”摩诃池的西北角,确定就在成都三医院综合楼附近

  天府早报记者郑其摄影报道
  2014年,成都东华门遗址挖出了唐代“中央公园”摩诃池一角,这座曾无数次出现在文人墨客浪漫诗文中的古代园林,终于向今人崭露了冰山一角。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摩诃池又有了新发现。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易立告诉记者,在成都三医院综合楼工地现场,发现了摩诃池明代回填时的堆积物,由此确定了蜀王府修建以前摩诃池的西北角。
  文人爱颂之秀美 水域面积高达上千亩“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唐代著名诗人高骈以来描述摩诃池的景色“醉人”。摩诃池,隋朝蜀王杨秀修筑成都子城时所建,在唐代中叶时期发展成为泛舟游湖胜地。不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达官贵人,都曾在这里泛舟湖上,无数文人墨客更是频频吟颂它的秀美景色,诗圣杜甫也曾在池上做下“莫须惊白鹭,为伴宿青溪”之文。
  不过,随着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摩诃池最终消失于历史烟云中,摩诃池到底在哪里?人们只能通过史料上的只字片语了解到:前蜀时期,王建将摩诃池扩建成皇家禁苑,水域面积曾达到1000亩左右。而其具体位置所在地,后人只能根据前蜀皇帝修建新皇宫、将摩诃池纳入宫苑并改为龙跃池,以及明代蜀王朱椿兴建蜀王府填平大半个摩诃池等记载,可以确定这个著名的人工湖位于成都市中心。
  确定摩诃池边界 能找到周边更多遗迹
  2013年5月,成都市考古队在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发现摩诃池遗址。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终于在一年之后确定了摩诃池东部边缘的走向和一些方位走向的大致范围。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易立介绍,2008年修建成都市博物馆新馆以前,在天府广场西侧发现了明代摩诃池的南面边界;2014年东华门遗址考古,则确定了东部的边界。只是,这两次发现均不能勾勒出摩诃池的大概轮廓。没想到此次三医院综合楼考古勘探发掘却有了意外发现。
  记者在工地上看到,明代的地质层夹杂着瓦片、青花瓷等堆积物,和此前的地层面貌有明显区别。易立说,蜀王朱椿修建蜀王府填平了部分摩诃池,这个西北角,就极可能是为修建蜀王府填平的。如果从天府广场西侧到东华门,再到成都市三医院划一个大圈,可以推测在修建蜀王府之前,摩诃池的面积极可能达到上千亩。
  此次摩诃池西北角的发现,对成都市城市考古意义重大。易立说,摩诃池堪称成都城市考古的座标,“根据史料记载,摩诃池周边还有很多著名建筑,如果确定了摩诃池的边界和范围,就可以顺藤摸瓜寻找到更多的遗迹。”
  考古发现
  80多米古城墙或见证后蜀至北宋朝代更迭
  此次三医院综合楼考古,还发现了一段80多米的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城墙,它们极可能是后蜀至北宋朝代更迭的见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段城墙只剩下1米左右高的土埂,保存状况很差。即使目前发掘出80多米,看上去也弯弯窄窄,极不规整。
  考古所工作人员邱艳介绍,这段城墙有几种可能性,“它位于唐代修筑的罗城以内,有可能是罗城子城的城墙,或者是类似于今日小区院墙的礼坊坊墙,以及唐代拱卫衙署区的牙城城墙。不过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这段城墙修得很不规整,包砖修筑简陋,而且被后代的沟、坑破坏严重,并且没有修筑基槽,因此极可能是作为军事防御或在紧急情况下修筑的一道墙体,用于两军对垒时临时防御之用。
  易立说,五代时的成都,前后蜀偏居一隅过了一段好日子。但从后蜀到北宋初年,成都战乱频繁。这段修筑粗糙的城墙,也许就是当年成都战事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