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宽带入户实现垄断破局还需强监管真处罚

日前,北京市住建委、通信管理局、经信委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物业管理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的通知》,要求每个住宅小区引入至少三家宽带运营商,旨在加快现有物业管理居住小区光纤到户改造步伐,破局小区宽带接入的垄断现象。

长期以来,光纤从小区门前到用户家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频发。垄断经营之下,不仅业主的选择权利被剥夺,网络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

记者在北京地区采访发现,小区宽带垄断的背后,是物业与运营商签署的“排他性协议”和高额“入场费”。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将“提速降费”、“光纤入户不得设限”等作为指导方向,但在现实中,业主群体仍会由于投诉渠道不畅遭遇维权困境,而“看上去很美”的规范文件也往往因缺少具体细则和强制性处罚方案面临落地困难。

宽带垄断业主没得选“小区现在只有两家不知名的宽带服务商,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都不在备选之列。”家住朝阳区安华西里附近某小区的刘雯莉向记者证实,她所在小区的宽带业务存在垄断,业主只能被动接受“没得选”的现实。

事实上,刘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北京的很多小区都存在电信业务垄断的“潜规则”。北京某国有电信运营公司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张先生向记者透露,小区宽带业务垄断的“猫腻”主要在于“入场费”。

据张先生介绍,新建小区的开发商,在楼盘竣工前就应该已经铺设好用地红线内的通信管道,所需费用属建设预算的一部分。但有的开发商为节约成本,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选择由一家运营商支付管道费用,并与该运营商签署“排他性协议”,而后由其独家入驻经营。小区建成后,物业会向有进驻意愿的其他宽带运营商收取高额“入场费”,不愿支付就只能被“挡”在小区门外。

“老小区更要看运营商跟物业的‘交情’了。”张先生告诉记者,运营商进入小区布线并不存在技术壁垒,“一家能进入,其他家应该也不存在问题”,主要还是背后有复杂的人情和利益关系。

二级运营商宽带“打折”

在一些宽带入户垄断的小区,不仅宽带运营商“只此一家”,而且承诺的网络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

“家里的网络很卡,经常打不开邮箱,高峰时段视频根本无法流畅播放。”家住北京朝阳区双桥某小区的王贤向记者吐槽。他安装的网络测速工具显示,该小区高峰时段的网速只有承诺网速的三分之一。

一位在北京东城区负责网络安装业务的周先生分析称,王贤很可能遭遇了二级运营商的“假宽带”。“三大运营商拥有基础的骨干网络,而一些规模较小的二级运营商则需要租用三大运营商的骨干网络提供服务。”周先生告诉记者,宽带传输需要大容量的光缆网络做支撑,缆线铺设在路面下的管道中,或者架设在路面的线杆上,一级运营商一般在市政道路建设时就已将缆线铺设完成,由于硬件资源丰富,因此宽带质量更有保障。

“二级运营商通常会让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用户共享一个端口,相当于多个用户一起分享带宽,这样在高峰时段的网络体验必然达不到要求。”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这也是很多小型宽带运营公司资费较低的原因所在。

垄断破局有文还需真落实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通信管理局、经信委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物业管理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的通知》,要求每个住宅小区引入至少三家宽带运营商。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上述三部门就曾联合下发《协助推进光纤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通知》,强调宽带入户不得设限。

而于2013年4月1日实施的《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标”也明确:住宅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不得与任何企业签订垄断性协议,不得限制各电信运营企业平等接入和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用户选择权。

“通知中宽泛的原则性表述,缺乏具体的惩戒条款兜底,现实约束力有限。”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慧敏告诉记者,规范文件之外,还应辅之以真正有威慑力的监管和惩罚措施,同时加大违规成本。“小区宽带业务的垄断其实是整个通信行业相对封闭、缺乏充分竞争的生态折射。”一位在通信行业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如果小区物业强行指定宽带业务的事实清楚,那相关的投诉渠道是否畅通?”作为业主,刘雯莉和王贤关注的问题更为实际。在与对开发商、物业公司的博弈过程中,他们担心处于弱势地位的业主群体遭遇“踢皮球”,只能被动选择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