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拍摄崖沙燕 今生抹不去的记忆

  • 正在喂食的崖沙燕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华商报记者 宁峰 摄
    " >
  • 长安区北张二村沣河边,飞翔的崖沙燕 华商摄友 无为 摄
    " >
  • 可爱的崖沙燕
    " >
  • 被毁前的崖沙燕巢区
    " >
  • 加入《它世界》微信公众号给您提供动植物的新内容 QQ群:257693213
    " >

   “看,小燕子张着大嘴发出 呜呜 的声音,是饿了吗?还是想妈妈了……”
   “瞧,燕妈妈嘴里噙着食物,要给燕宝宝喂食了,啊,拍到了拍到了……”昨日,曾经拍摄过崖沙燕的摄友宁先生拿出自己当年拍摄到的一组沣河崖沙燕巢穴图片时,重复着当年的激动心情。
   宁先生一直都记得,两年前他发现的沣河新景观,他无法想象、也不愿去想,这样美丽的自然景观,是什么样的理由要去破坏……
   在宁先生出示的数十张图片上,华商报记者看到,一片河道旁的断崖壁上,布满了上千孔袖珍版的“窑洞”,窄窄的脑门、圆圆的脸、尖尖的嘴下面,是那灰白相间、毛茸茸的崖沙燕,或两个、或三个,在沙洞口前探头探脑,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向世界张望,好像是在探寻奥秘、也好像是欣赏风景……
   那么,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在那断崖壁上筑巢的吗?摄友张先生说,崖沙燕就是靠它那尖尖的嘴和并不长也不见得锋利的爪子,“真是一点一点啄,你不知道能容纳两到三只小燕子的窝,它们要啄到什么时候.”张先生说,听别的摄友说过,至少也要两三天时间。
   而如今,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摧毁了数千只崖沙燕的家,而这里的规划也将是一个湿地公园,我们不禁想问:可以邀回那些失去家园的燕子们吗?在城市里,我们怎样做才能留住那些美丽的记忆?
   从今天起,华商报推出“寻找崖沙燕新的栖息地”报道,如果你发现身边有崖沙燕的栖息地,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告诉我们。 华商报记者 苗巧颖

  它世界自然课堂
  想了解儿童自然教育就来报名听讲座吧

   本期“它世界自然课堂”我们邀请到徐仁修老师,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宇宙与生命的奥妙以及大自然的美,带领我们去透过乡愁与铭记、热情与爱、精彩人生的角度,了解儿童自然教育的意义与使命。
   讲座主题:《儿童自然教育的意义与使命》
   主讲人:徐仁修,台湾著名生态作家、探险家及摄影家,国际荒野基金会董事长,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会理事长
   讲座时间:7月19日(下周二)19:30~21:00
   招募人数:200名家长(免费)
   讲座地点:陕西西安植物园(西安市翠华南路)
   报名方式:关注“它世界”微信公众号,填写“姓名+人数+电话号码”等信息,发送给我们即可,工作人员会及时与你联系确认。

    (原标题:拍摄崖沙燕 今生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