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徐吉珍的养殖场,建在山高林密的绿茵地间,5亩见方的场房软硬件设备样样齐全。2003年从部队退伍后,徐吉珍打过零工、替别人开车,一家人的生计勉强能维持。回到长里村后,看到闲置的玉米杆地得不到合理利用,徐吉珍向村镇领导申请承包土地,办了自己的养殖场。

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养殖场初具规模,先富起来的徐吉珍帮助同村的乡亲出售了不少种羊,还解决了7位困难村民的就业问题。几个员工中,有两名残疾人,其余五名都是村里的低保户、退伍老兵,没有经济来源。徐吉珍了解情况后,主动向他们伸出援手,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改善家庭生活状况。

同为退伍老兵,徐吉珍对几位同乡照顾有加,对待大伙就像亲人一般,他说:乡里乡亲的,看着别人有困难,自己就不能不管,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乡亲们尽早脱贫,过上幸福的小康日子。

为了掌握养殖技术,徐吉珍常常到养殖大户家中去观摩、请教。凭着军人的一股韧劲,徐吉珍从养殖门外汉,变成了村里的创业楷模。

建场三年来,周边村民和员工的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徐吉珍的脸上依旧愁云不展。受市场、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种羊育肥繁殖后再出售,经营效益不尽如人意,徐吉珍想要扩大生产规模的美好蓝图,一直被搁置着。

乐都区高庙镇政府和长里村的领导,在了解到徐吉珍的困难后,多次到养殖场实地考察,按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标准,做了养殖场的整体规划,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指导,使他的养殖场顺利通过了青海省标准养殖场的规模认证。

至于养殖场的两名残疾人员工的保障问题,乐都区残联的领导表示,根据《残疾人保障法》,按照保证金的正式标准,职工达到百分之一点五之后,减免保障金的征收。另外,每超过一个人,残联会从保障金当中给予他奖励每人每年5000元。

养殖这一行业,又脏又累又辛苦,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干。然而徐吉珍坚信,从脚下的路开始,踏实迈进,专心做养殖,乐此不彼。“养殖要致富,还是要走科学路。 ”徐吉珍利用树林的野生环境,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路子,也为长里村的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范。

徐吉珍自己富了,却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他用他养殖技术帮助一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眼下徐吉珍面临着缺乏资金、规模扩大难等困难,但他带头闯出一条新的致富门路的事迹成为长里村的佳话,相信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的养殖致富路会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