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晋江市黄塘村义务消防队建设纪实

近日,晋江市内坑镇黄塘村一企业发生火灾。接警后,晋江市消防大队官兵迅速赶往现场,由于黄塘村道路狭小又弯。晋江消防大队官兵赶到现场足足用了十分钟时间,车上的消防官兵们个个心急如焚,担心现场火势会因为得不到及时控制而一发不可收拾。远远看到火灾并没有蔓延开来,反而得到了控制。就是因为在这个小小的村落,有一支队伍正在奋力的救火。很快,在消防官兵与义务消防队队员的配合下,火灾成功被扑灭。
  队伍创建伊始,义务消防队就制订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先后建立队长职责、队员职责、财务制度、值班制度、器材管理规定等。在招收新队员时,要写申请,要考体能、品德等项目,经过层层筛选,挑出综合素质好的队员;入队后,要进行强化训练,让队员掌握过硬的灭火作战技能;队里还采取量化管理与质化管理相结合,给每个队员制定了训练目标和计划,进行定时、定量、定标;同时,还根据辖区实际,制定灭火预案、绘制水源、道路平面示意图等;定期请消防大队给予业务指导或派员进驻市消防队进行集训,定期与大队开展联勤联训等工作。此外,队员坚持每月进行4次训练和演练。通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这支原本没有一点消防业务技能的队伍已向专业化、正规化、军事化逐步转变。
  “到现在,只要一有情况,随时都可以召集60多人,立马就能投入紧急救灾。现在不仅在本村,内坑镇其它地方有突发火灾,都会请我们去帮忙。”这是林常织作为队长最欣慰的事。
  林常织是黄塘村这支义务消防队的队长,年轻时当过兵,练过武术。2013年加入义务消防队的时候也已经步入中老年。参加联兴厂灭火那天,林队长脚蹬解放鞋,裤腿挽到膝盖,显得干劲十足。火场上的他,你真的很难想象他已年满60了。
  林常织谈到,事发在2001年,附近的一处小加工厂着火,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村里的路不但狭窄还坑坑洼洼,消防官兵赶到时,小工厂已经基本化为灰烬。不过那时,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并没有真正建立义务消防队,他和村民之间只有一个口头上的约定,队员由群众自发参加,平时务农务商,一旦发现火灾,以鸣锣为号,每家每户的青壮劳力都第一时间到场帮忙扑救。起初,大家也大都表示赞同,但仍很多家属认为,这个事既耽误时间,又没有收入,还危险不愿意让家里的男人去掺和。于是,林常织就一家家的苦口婆心地去做工作,为他们讲述农村消防的紧迫感和重要性,终于说动了一些家属。那时候因为没有经费来源,他们并没有专业的灭火器材,甚至连套像样的灭火服都没有。他们最常用的灭火工具就是水桶和沙土,抽水泵和手推车灭火器已经算是“高级品”。每次灭火林常织都离火源最近,烧伤、烫伤是常有的事,灭火结束也总是浑身湿透,夏天还好,如果是冬天,回家路上总被冻得瑟瑟发抖。可他从不抱怨,每次回家后换身衣服,自己抹点药膏了事,这种现状足足维持了12个年头。
而后,村里的经济渐渐变好,村里工厂、沿街店铺等渐渐多增多,灭火救援也日益增多且复杂。一旦发生火灾,专业消防队的灭火力量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何不在村里组建一支正式的义务消防队,这样火灾发生时,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控制火势。
  2013年初,林常织把这一想法跟他的好友林荣枝说了。林荣枝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是黄塘村村支书,他也一直觉得农村灭火是个“盲点”。随后,他们联系了本村和附近村落的一些退伍军人,商讨共同组建民间消防队一事。最后,他们决定利用村里的治安巡逻队作为基点,正式组建村级“义务消防队”,林常织义不容辞地担起了消防队长的职务。村委会也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以保障队伍的基本运行,村里大部分企业、家庭也认识到组建义务消防队的重要意义。因此,全村联合捐资48万余元为这支消防队购置了一辆水罐消防车和部分基本的灭火设备。如今黄塘村志愿消防队已拥有1辆消防水罐车,并配有必要的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自救逃生和应急照明器材等器材。而且,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常年固定执勤班人数8人。同时,还有在企业、商户、住户也纷纷志愿加入到志愿队的行列中。
  据悉,2013年,黄塘村志愿消防队组建以来,先后参与大小火灾扑救30余起,抢救财产2000万余元,利用消防车巡逻宣传60多场,配合开展火灾隐患检查80余次,排除火灾隐患1500多处,发放并张贴宣传资料14000余份,2万余人受益。| 作者:许振塔 涂培源

(原标题:晋江市黄塘村义务消防队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