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中国航天员参加的洞穴训练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题:CAVES是什么——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揭秘中国航天员参加洞穴训练

记者王东明、李国利、饶力文

CAVES,从字面理解,是英文名词“洞穴”的复数形式。

最近,这个“洞穴”火了起来——日前,赴意大利撒丁岛参加欧洲空间局(ESA)洞穴训练(CAVES)的中国第二批航天员叶光富,圆满完成了为期15天的训练任务,顺利返回北京。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参与国际性极具挑战的航天员训练任务。

此次CAVES航天员在洞穴中的营地。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CAVES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带队参加此次训练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2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是一种评估和锻炼人类行为绩效技能的合作探险训练

叶光富获得的ESA CAVES 2016证书。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熟悉英文的人都知道,全部大写的英文单词往往一语双关,既代表一个含义,同时也是一个专有名称的缩写。在这个训练中,CAVES其实是“Cooperative Adventure for Valuing and Exercising HBP Skills”中每一个加黑的大写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通过合作探险以评估和锻炼人类行为绩效技能。

其中,HBP是“human behaviour and performance”的缩写,即为“人类行为绩效”。它是指,不同的环境、情况,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明显影响;而在如何在更加严酷的环境、情况中,更有效的完成工作,这是一种重要的技能。

计划登上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都要参加这一训练

长期以来,有航天能力的国家一直在寻找能为航天员提供类似执行航天任务的训练环境,比如登山、水下、沙漠、潜艇等,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难以在空间和时间上提供一个三维环境。

近年来,作为极限运动的洞穴探险越来越为人所知。在意大利撒丁岛,存在着巨大的、如同迷宫般的喀斯特地貌洞穴,它们深入地下,暗无天日,与地面隔绝,有巨大的空间又有狭窄的通道,有“深渊”“平原”“高山”“沙漠”又有“湖泊”“河流”,更有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仿如外星。

此次CAVES如迷宫般的地下洞穴。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欧洲空间局的航天员训练主管是意大利人,对洞穴探险有所了解。2010年,他们对撒丁岛的洞穴进行了全面评估,设计了CAVES。2011年,CAVES正式实施。

目前,CAVES是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标准训练程序。换言之,凡是计划要登上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都要参加这一训练。

可为航天员提供类似执行航天任务的状况

CAVES的思路在于,复杂的洞穴系统,尤其是没有地图或未被勘察过的洞穴,可为参训航天员提供类似执行航天任务的状况。

此次CAVES中航天员在洞穴中穿行。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CAVES虽不能模拟微重力条件,但崎岖不平的表面、有限的光照、使用洞穴装备进行垂直攀爬在路线寻找和定位中可提供三维空间感的训练,这与太空中失重、丢失方向感、舱外行走所面临的情况有很多相似。同时,持续黑暗的情况下使用人造灯光,能改变对时间和色彩的感知,缺少自然时间参数会造成生理节律紊乱并导致睡眠模式改变,其应对的安全方案和程序也类似航天飞行。

CAVES中,除在地下洞穴中探险、勘察和测绘之外,航天员还要完成一系列科学项目,如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与航天员在其它星球上可能执行的任务相似。

最为重要的是,载人航天飞行环境中存在诸如密闭、限制、高工作负荷、高风险等应激因素,可能会导致航天员操作失误、动机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乘组团队气氛、凝聚力、人际关系等,甚至最终影响到任务的顺利完成。

如何解决和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CAVES本身并不是一项心理压力测试,但CAVES提供了很好的近似环境,可模拟长期航天飞行中面临的心理压力。CAVES中,团队挑战困难、决策出台、分工等的经验与教训具有直接、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行为学专家在CAVES中实时进行指导,保证航天员在训练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

以提升航天员人类行为绩效技能为主要目的

参加此次CAVES的航天员和工作人员。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CAVES的理念正是以空间站长期驻留人员的人类行为绩效技能模型为基础,以加强团队协作为主要目标——

一是提高航天员的人类行为绩效技能;二是增强航天员进行科学考察和探险任务的能力;三是磨练意志,克服恐惧,提高航天员心理的承受能力、耐受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五是提高团队协作配合能力;六是对航天员生理、心理能力和素养做出综合评估。

经过几年的实践,CAVES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手段,对提高航天员人类行为绩效技能有明显的帮助。

(原标题:揭秘中国航天员参加的洞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