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唐山地震40年:超越痛苦之渊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镌刻着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墙高7.28米,代表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这个日子世人永远铭记。

这面墙,是逝者的归宿,痛苦的终点;是思念的起点,力量的源泉。

墙上的名字,是亲人的墓碑,唤我们到此,缅怀亲情。更是亲人的目光,送我们出发,超越苦难。

(董慧娟的二哥董国清(后排中)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中不幸遇难。)

纪念墙上,刻着董惠娟父母和兄嫂的名字。她是唐山4204个地震孤儿之一。

她一直回避自己孤儿的身份。直到在汶川地震灾区,面对失去双亲而绝望失控的孩子时,她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平静地告诉他们“我也是地震孤儿!”

曾经的痛苦在这时被超越,酿造成一种动人的力量,安慰与被安慰,解救与被解救成为一体。

此时的董惠娟,已经是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的国内首位灾害心理学博士,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授、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暨应急救援研究中心主任,知名的心理学界专家。

董惠娟选择灾害心理学方向,是想帮助更多暂时陷入迷茫的人,莫失莫忘内心超越苦难的珍贵力量。选择留在唐山,因为唐山的苦难造就了她,不离不弃。

如何在失去羽翼的生活中找回内心的力量,弥补残缺的人生,重新建构起现实与精神家园?她说,那些用尽全力与生命最深的苦难战斗过的人会知道。

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入口,有一个破碎钟表的雕塑,指针停留在凌晨3时42分53.8秒,灾难发生的时刻。董惠娟特意和钟表雕塑合影,骄傲而倔强。

每个人都有超越痛苦的力量源泉,对于董惠娟而言,和一只手表有关。

地震前,即将高中毕业的她因为学业优秀,被确定留校任教。当她将喜讯告诉母亲时,母亲说:“我要送你一块手表。因为老师上课必须准时,不能让全班学生等哪怕一分钟。也是提醒你,身为老师,要为人师表。”而董惠娟却特别喜欢妈妈手上戴的那只金色的手表。母亲答应:“等你做出成绩,就把这只表送给你。”

地震却无情地夺去父母的生命。当双亲的遗体被运走时,一名解放军战士提醒董惠娟把妈妈腕上那只金色的手表摘下来。她大声说:“这是我留给妈妈的纪念!”在她心里,因为妈妈的承诺,这只手表已经属于她,因为她一定会用自己的努力配上它。她现在是把手表送还给妈妈,作为离别的信物。

金色的手表随妈妈离开了,“为人师表”的嘱托却留在董惠娟心中,照亮她的生命,鼓舞引领她一路前行。

纪念墙边,董惠娟和丈夫、儿子并排站立,告慰父母亲:“我做到了您们的期望。您的隔代人也正沿着您指引的路前行,他们会走得比我们更漂亮更完美,您一定会满意的。”她的三个姐妹,也都拥有幸福的生活。

在董惠娟身旁,凭吊者络绎不绝,每个人内心都珍藏着刻骨铭心的过往,超越苦难的故事。思念绵绵无期,生命生生不息。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超越痛苦之渊,方致前行之远。“然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如是说。

每个人的啼血东风和一座城市的浴火重生互为因果,彼此征明。董惠娟用四十年的时间,超越了生命强加给她的苦难。唐山人,用四十年的时间,重建起一座傲视命运之城。

记者:吴晓凌、杨世尧、牟宇

图片编辑:郭绪雷、耿宇

新媒体编辑:王贞、宋玉萌

(原标题:唐山地震40年:超越痛苦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