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银发族”在互联网时代遭遇尴尬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刘斐 史林静)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中国人乘坐火车出行时,往往是先通过手机APP订票,然后在车站自助机前取票或者直接凭身份证上车。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银发”老人只会在车站的售票窗口排队购票,付出着时间和体力的成本。

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中国,“银发族”因难以及时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遭遇着一些“不便利”的尴尬

(图为河北石家庄市桥西区利用辖区资源开设“社区网络课堂”,邀请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为老年人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和电脑上网。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中国网民总数已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网上理财、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仅以手机支付为例,中国网民手机线上支付的使用比例已升至64.7%,达到4.24亿。

然而,享受互联网便利的主流人群仍是年轻人。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的老年人总体看来仍是网络世界的“边缘人”。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尽管适度上网对老人有好处,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网络产品忽视了老人的使用需求,让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被边缘的不适感。

去年,武汉大学互联网全龄化实践队发布的《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约33.3%的老人常在上网时遇到困难,偶尔遇到困难的占51.7%,两者相加超过八成。

“互联网应用本来是带来各种便利的,但由于老年人知识储备陈旧等原因,难以及时跟上时代脚步。”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王云飞说,大部分老人都遭遇过网络信息获取困难、网络娱乐无法参与以及网络服务无法使用的尴尬。

(图为宁夏吴忠市金星镇金星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在为老年人讲解“爱心二维码”的使用方式。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在李大爷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的许多老朋友眼中,65岁的李大爷能用微信跟家人语音聊天,算得上是时尚的“触网族”了。但是,当李大爷近日为照看孙子而从河南来到北京后,买米买菜时却有些愤愤于“不会用手机支付就吃亏”。

原来,许多菜市场或超市常常有诸如“手机支付享优惠”“扫码或下载APP就送小礼品”这样的活动。李大爷因为不会使用这些“技能”,而错过了一些优惠。

“别人动动手指就能办好的事,我们老年人往往要花更多的钱和时间,最后还不一定能办好。”李大爷说。

李大爷说,去大排档吃碗面,不会用手机支付享受优惠,就得多花2元钱;给孙子买一套品牌服装,网上购买不但便宜还送货上门,自己却得跑商场去买全价货;就连到银行交纳水电气费用、到医院看病挂号、在路边打车等,都比别人“慢一拍”。

当前,让老人能跟上时代脚步的主要方式还是子女亲朋的帮助。曾经,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手绘漫画在中国社交网站上走红,感动一众国人。许多人开始反思这种尴尬现实下老年人的触网需求。

“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老年人远离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不是 不会 ,而是 没人教 ,他们是被忽视的群体。”唯创集团创始人王振说。

王云飞建议,政府、社会组织应形成合力,通过社区、图书馆等针对老年人开设知识课堂,教老年人如何使用互联网。

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共有老年学校7.63万个;建有180个国家级、500余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老年人占参与社区教育总人数的60%以上;有老年类报纸24种,老年类期刊24种。

专家表示,这些都是老年人获取互联网应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资源与途径,充分利用可以大幅满足老年人对融入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敏锐嗅到“银发消费”带来的互联网商机,一些商家也开始行动起来。唯创集团通过搭建老人乐园、居家养老服务店和网上商城等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使其可以享受理疗按摩、健康咨询、交友旅游、家政服务和上网购物等服务。

王云飞说,考虑到老年人在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方面比年轻人慢,应该鼓励企业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APP等,方便老年人使用手机享受网上服务。

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认为,关注老年人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暖,也要重视如何让老人享受实用的互联网产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快速发展的时代。

(原标题:中国“银发族”在互联网时代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