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加强预防调查 规范工作流程 促进廉政文化

近年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坚持开展涉农、非公企业等专项预防,不断创新预防工作机制,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氛围。

  加强预防调查,筑起涉农资金防护墙

2014年,重庆市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旨在探索建立涉农领域预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切实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2015年1月,江津区检察院与当地农委联合部署“江津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资金使用与监管”专项预防调查活动,深入了解涉农资金使用监管情况以及引发职务犯罪的真正原因,逐步探索涉农资金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的有效手段。在近两个月的调查中,江津区检察院职侦干警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分析出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和预防对策,提出了5个方面14个小项的防范对策和建议。江津区农委在接到检察建议后,进行了专题学习研究,并对所有检察建议全部予以采纳,促使全区29个镇街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多项制度,启动职务犯罪预防“零点预防”模式。

去年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密切与民生资金主管部门的协作,推进建立预防部门参与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如江津、南川、垫江、云阳等区县检察院在前期开展的预防大调查基础上,把全县“三农”资金情况汇总,并将支农惠农资金细化为退耕还林补贴、种粮直补、农村危旧房改造补贴等7个种类,分门别类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信息库。这些由检察机关自行摸索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在排查涉农资金使用隐患、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预防职务犯罪发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展送法进企业,加大非公企业普法力度

2015年初,重庆市检察院会同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加强诚信守法、推进依法治企”专题教育的通知》,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长寿区检察院对区内首次走出国门跨境投资的非公企业进行跟踪预防,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沙坪坝、涪陵、綦江、彭水等区县检察院会同当地工商联,在非公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组织法治宣讲会、演讲比赛、旁听典型案例法院庭审、警示教育参观等活动,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主动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现场解答法律疑问。大渡口、黔江、开县等区县检察院建立了“一对一”定点联系非公企业制度,定期走访服务非公企业,积极向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反映非公企业遇到的问题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江津、璧山、秀山等区县检察院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全市发生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犯罪案例,编印成《民营企业拒绝商业贿赂》手册,向非公企业发放《检察机关服务民营企业主要职能》《民营企业防贪污要诀》及防职务犯罪专题微电影光盘等预防职务犯罪文化“大礼包”。

  邀请专家“挑刺”,凸显预防的法律监督属性

“我认为,查找问题是蜻蜓点水,分析原因也差点火候,建议改进。”

“在你们的检察建议中,应当更加充分发挥预防调查在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制度设计、监督机制方面的作用。”

“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前期调研活动深入扎实、致罪因素分析准确具体、对策措施可操作性强,我打满分!”近日,一场特殊的评审会在重庆市检察院会议室如火如荼地举行。数名来自全国、全市的人大代表、专家正以“挑剔”的专业眼光为摆在他们面前的12份预防调查报告打分、点评。

立足调查开展预防已成为近年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常态,如何有效开展调查、如何提升预防效能,成为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常常思考的问题。去年5月,经过反复酝酿斟酌之后,重庆市检察院专门出台《重庆市检察机关预防调查工作规程(试行)》,从原则任务、重点情形、程序期限、调查方式、跟踪制度、工作纪律等方面,对预防调查行为加以全面规范和严格约束。

“一份预防调查报告是否真正取得效果,我们检察内部人士说了不算,专家更有发言权。”该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人介绍说,因此特地邀请了全国、市级人大代表以及部分人民监督员参与“职务犯罪预防调查评查会”。

不求“点赞”只求“挑刺”,这正是重庆市检察院自我加压,不断完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做法之一。去年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紧紧抓住“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契机,进一步强化预防工作业务流程管理。从规范检察室衔接、规范检察建议、规范预防宣讲、规范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使用四个重点方面入手,推动预防工作措施逐项落实到位。

(原标题:加强预防调查 规范工作流程 促进廉政文化 重庆:打出职务犯罪预防“组合拳”)

(原标题:重庆:加强预防调查 规范工作流程 促进廉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