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支经得住战争考验的部队

新华社朱巴8月1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守宝 王东 姜博)走进中国驻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内,文化石上的“杨根思部队”五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这支曾在朝鲜战场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部队如今在南苏丹再次经历生死考验,用勇敢无畏践行着他们“三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战火连天】

今年7月,南苏丹国内分别支持总统基尔和时任第一副总统马沙尔的军队爆发冲突,首都朱巴烽烟四起,交火迅速波及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总部和中国营区。

中国驻南苏丹维和官兵组织防御。(新华社记者付晓飞摄)

双方当时交火激烈,大量炮弹和流弹落入联合国营地,大批武装人员试图闯入难民营,狙击手四处伏击。中国维和部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部势力闯入联合国营地和难民营,突如其来的危急状况让这支部队处在最危险的第一线。

7月10日,随着双方交战愈发激烈,一枚火箭弹击中中国维和步兵营一辆正在难民营执行任务的步战车。营长王玉安立即命令步战车对空警示射击,并组织4名战士携单兵火箭占领有利地形,逼退企图进入难民营的武装分子。教导员鲁成军迅速组织伤员抢救和调整兵力部署,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道:“为了抢救伤员,官兵们冒着头顶横飞的流弹,争分夺秒地组织包扎止血,很多同志急于救治战友而忘记了防护。”

中国驻南苏丹维和官兵展开防御。(新华社记者付晓飞摄)

105步战车车长李东在步战车遇袭后出现短暂晕厥,清醒后他第一时间想到车上还有弹药。“当时车上有1000发子弹、60枚炮弹、车上黑烟滚滚,电源尚未切断,如果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李东回忆说。随后,他只身钻入车内切断电源,和战友一道将弹药迅速转移出步战车。

此时,救护车已将受伤最为严重的李磊和杨树朋等战士送往医院,弹片穿透了李磊的下巴和胸部。战士田飞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哽咽道:“当时很害怕,怕失去自己的战友。”遗憾的是,李磊、杨树朋最后不幸牺牲。

【任务继续】

遇袭事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当地仍然处于紧急状态,联合国营地周围不时有枪声响起。当记者走进中国步兵营,发现这些经历过真正战争洗礼的维和官兵愈加英姿飒爽。

6时,当黑夜仍然笼罩着朱巴,一些官兵已经起床,前往难民营轮换已坚守一夜的战友。7时30分,一些战士登上4辆运水车,前往十几公里外的尼罗河取水,以保障整个步兵营和联南苏团人员的日常用水需求。

中国维和官兵在执行武器清剿任务。(新华社记者付晓飞摄)

营长王玉安说,除此之外,中国维和官兵还需定期执行难民护送、难民营武器清缴、武装护送联合国车队等任务。

维和步兵营排长杜希林告诉记者,中国维和步兵营城区巡逻分队在停火后接到联南苏团命令,出发前往已被政府军全面封锁的朱巴市区感知安全态势。巡逻途中,车队遭到政府军挑衅,被一卡车荷枪实弹的士兵一路尾随并用枪口一直指着,但中国维和官兵并没有被吓到。

【信念担当】

不管何时何地,中国维和军人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时刻存在着。

教导员鲁成军说,是信念让他们担起了维和的重任。“如果天平的一边放上生命,那么能与生命有同等分量甚至超越生命的东西,就只有信念。”

两名哨兵在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营区警戒。(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记者来到联合国营区的一个哨位,90后的王侃侃正在站哨。哨岗外面的铁皮墙上布满了上月交火期间留下的弹痕,里面顶部钢梁的焊接处也被流弹打断,不远处就是被焚烧了的房屋和车辆。交火期间,王侃侃一直坚守哨位,他在回忆当时情景时微笑着表示并没有感到害怕。

在上月交火期间,担任班长的林海明的任务就是带领战士阻止任何装甲目标进入营地。当时,最近的一枚炮弹在距离他不到100米处爆炸。他事后在日记中写道:“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知道,一旦有坦克进入难民营,我们牺牲的几率就非常高,但作为有着十年党龄的班长,作为军人,我绝不会害怕和退却。”

中国驻南苏丹维和官兵救助受伤难民。(新华社记者姜博摄)

“战争总是那么猝不及防,一切都变得难以预料,当时流弹横飞,谁也不知道下一颗炮弹落在何处,但我们知道我们的职责所在。”参与救治维和伤员的卫生员吴广英说。

经过这次在异国土地上的战火洗礼,中国驻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官兵用实际行动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军人是勇敢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可以让祖国和人民放心的队伍。(完)

(原标题:一支经得住战争考验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