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密作匠心”:新疆哈密传统刺绣的现代时尚之旅

刺绣技艺 新华社记者张鸿墀摄)">  (卡德尔·热合曼给绣娘指导刺绣技艺 新华社记者张鸿墀摄)

新华社新疆哈密8月19日电(记者张鸿墀 蔡国栋)新疆哈密市陶家宫镇荞麦庄孜村的农民卡德尔·热合曼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男“绣娘”。他完成的定制耳机与众不同,无线耳机的耳罩和头箍部位都有手工刺绣包裹,让耳机这种工业化电子产品有了独具一格的“柔软”;还有定制书,在封面的角落有他刺绣的图案点缀其上,仿佛书作者特意留下的暗符。

“供不应求!”卡德尔·热合曼自豪地说,“我现在有一个100多位绣娘组成的小团队,都是周边农村家庭妇女。我把从广州和山西培训时学到的图案,结合新疆传统刺绣风格,教给她们。山西 灌木 团队帮我开发客户吸引订单,我们的产品被用到抱枕、耳机套、手套、帆布包、杯套、汽车装饰用品等方面。原本我们也想不到会有那么多用途!”

  ( 模特展示哈密刺绣在服装中的应用 新华社记者张鸿墀摄)

过去,这种刺绣主要应用于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如今正在融入更多爱美人士的家居生活。近日,300多款刺绣产品在哈密举办的“密作匠心——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阶段成果汇报展”上亮相,向人们展示哈密传统刺绣工艺的新魅力。

今年3月,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哈密地区行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雅昌文化集团在哈密设立“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共同致力于振兴传统刺绣工艺,培养非遗传承人群,以市场化开发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雅昌集团选派“密扇”团队、山西“灌木”团队、上海秦旭团队3个设计团队进驻哈密,调研、整理哈密刺绣文化资源,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说:“工作站推动了研究与培训的合作,乡土的刺绣可以成为时尚的高端;提升了边远农牧地区的刺绣传承人——绣娘们的技艺水平,更为其打开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

  (哈密伊州区五堡博斯坦村胡杨林刺绣合作社的绣娘围聚一起手工刺绣 新华社记者张鸿墀摄)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裴继刚表示,过去民间绣娘仅依据经验制作产品,现在则逐步形成消费需求-设计创意-工艺选材-精工制作-品牌导入-市场开拓的系统研发体系。

就在今年7月初举行的法国巴黎时装周上,上海设计师秦旭的高级定制作品《花开了》吸引外界的目光。礼服腰间设计是“画龙点睛”的手工刺绣,其刺绣工艺正是新疆维吾尔刺绣。

为这件“仙气十足”的礼服制作别致手工刺绣的是哈密市五堡镇的绣娘热娜古丽·素批,设计灵感来源于热娜71岁的妈妈孜勒海木·沙吾尔30多年前的手工制作。由此开始,上海设计师牵手新疆绣娘,将哈密刺绣引入高端服装设计行业。

热娜古丽刺绣作品的价格因此越来越高,上海、浙江等地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如今,热娜古丽成立了刺绣合作社,周围乡村的家庭妇女也一起加入合作社走向致富道路。

“哈密刺绣正在发展成一种特色产业,也激活了传承队伍的创新能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说。

另一位刺绣“密作师”——哈密市伊州区德外里乡的古丽达斯·托乎逊在今年6月与“密扇”团队签订了供销合同,首批830件订单产品,价值3.6万多元。她的刺绣专业合作社承制的刺绣作品很多被用在女士挎包上。

古丽达斯·托乎逊10岁开始跟着妈妈学习刺绣,“从前生产的刺绣产品只在哈密和周边进行销售。和密扇合作以来,产品的销路打开了,社员不够了,现在通过招聘从事订单生产的绣娘有130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表示:“每个非遗项目都是一个生命体,它的成长、发展需要营造适合它的生长条件。工作站的运作中引入培训、设计、市场,也促进了对这个生命体的核心——技艺的再创造。”

(原标题:“密作匠心”:新疆哈密传统刺绣的现代时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