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周焦点】科技让金融@所有人

上周,讨论了大半年的网贷监管细则终于落地。监管趋严,加速了行业的洗牌。特别是细则中关于借款上限的设置,让很多人担心大部分P2P网贷平台将退出市场。不过,严管之下,网贷行业有望彻底告别此前野蛮生长的状态,回归普惠金融的初衷。

实际上,以余额宝、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普惠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上周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探索》指出,当下,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约有近2亿户的农户、7000万家的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0多万户的小型企业,以及1亿多户的大众工薪阶层家庭,缺乏金融服务甚至没有金融服务。

面对国内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政府和民间一直都在致力于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然而,从总体来看,这项事业的推进较为缓慢。直到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信息通讯、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才为普惠金融插上了翅膀。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探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发展金融服务。

在上周举行的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科技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关键的驱动力。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总裁井贤栋解释说,移动互联网技术让金融服务有机会覆盖每一个大众,大数据处理技术则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去提升风险管控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生物识别技术则能让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人们拥有移动钱包。

总而言之,科技进步为长期被现代金融服务业排斥的人群享受正规金融服务提供了一种数字化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结合,天生具有普惠的基因。首先,二者结合降低了金融的服务门槛,提升了金融的可得性。比如,余额宝的出现,让理财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其次,数字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减低运营成本,让普惠金融变得可持续。比如,2015年下半年开始,各商业银行陆续宣布网银转账免费。有专家认为,这标志着传统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找到了商业可持续点。最后,科技进步有助于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让很多人的钱包“瘦身”。

科技进步正在让金融@所有人。至少从支付宝年度账单来看,移动支付覆盖率、渗透率最高的城市不在东部,而是在西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东、西部的人们享受着相对平等的金融服务。

不过,创新与风险总是相伴。科技进步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挑战。一方面,金融本身存在固有的风险。去年以来,以E租宝为代表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以“普惠金融”的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就给金融创新蒙上了阴影。另一方面,技术本身发展的成熟与否,也会带来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资金安全在内的风险。

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普惠和安全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则是摆在监管层、行业、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