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秋开学季的第一课

新华社北京9月1日新媒体专电 1日,祖国南端的永兴学校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秋季开学日。开学课上,校长李赞宗专门给孩子们准备了新的教学用具——中国地图与海南地图,他不仅教孩子们在地图上寻找南海,还带他们去参观离学校不远的中国西沙永兴岛主权碑。

李赞宗5岁的儿子李科熠似乎对南海非常熟悉,一下就在地图上指出了“南海”,还一本正经地对其他孩子说:“我爸爸说,地图上的南海看起来很小,其实南海非常非常大,南海不仅是鱼的家,也是我们的家,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就是南海,我们都是 南海娃 。”

在永兴学校开课之时,大山深处的福建永泰县赤锡乡荷溪小学一位老师、一个孩子,正在用一场一丝不苟的升旗仪式迎接新学期。教师程桂英已在这所乡村小学任教近20年,教室的墙上贴了十几张她和每一届毕业生的合影:“前几年,学校里还有十几个孩子,随着村民外出工作,这几年留在本村上学的适龄儿童也越来越少了。”程桂英说。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升国旗仪式后,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开始了,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中响起……

几家欢喜几家忧,在荷溪小学为生源头疼不已的时候,江西万年县左畲小学生源却在逆势增长。早晨6点,下着小雨,50岁的史光荣校长就来到学校。开学第一天,他跟随校车到全村各地把学生接到学校。尽管很辛苦,但他很开心。3年前他刚上任时,学校只有25名学生,现在已经300多人。

“如果学校没办好,家长就不得不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或县城学校上学,每个孩子每年至少多花5000元钱。”史光荣说,这样算,左畲小学每年为村民节省上百万元上学成本。

左畲小学是一所偏僻山村学校,2013年史光荣担任校长时,看到全校只有25名学生时,他的心情无比沉重。一边是崭新的校舍空荡荡,一边是村民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或县城上学,史光荣暗下决心一定要提高办学质量。为此,史光荣动员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走村入户进行家访。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成绩大幅度提升,现在稳居全乡前三名。2014年秋季开学时,左畲小学就有一百名学生了。

为了解决路途较远的孩子吃午餐难的问题,史光荣又在学校开办了食堂,由教师负责买菜、搭配膳食,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就在开学当天,记者还看到不断有学生转学而来,“开学一个星期,还会有学生陆续转过来,课桌都不够用了。”史光荣也遇到了幸福的烦恼。

学校是希望的代名词,在“7·19”洪灾中受损严重的河北省邢台县将军墓中学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脚。洪灾过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洪水冲刷的痕迹已被白墙取代,灾害带来的伤痛正在慢慢褪去,宽广的塑胶跑道、朗朗的读书声让灾区群众人心振奋。

学校给人希望,而教师则是学校的希望。没有双手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5个春秋的马复兴是青海省下麻尔村小学的支柱。马复兴是个地道的农民,虽然没有双手,但他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农民的孩子去城里上学,其实挺不容易的。”马复兴感慨道。如今农村里面孩子越来越少,一个教室里只有十几个人,城市的学校里却拥挤不堪,人满为患。马复兴盼望城乡能更好地均衡发展,为乡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他盼望农村的学校要尽可能保留下来。“周一早上,学校升国旗、唱国歌,满校园都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那时候,我感觉整个村子都是充满生机的。我无法想象一座没有孩子、没有学校的村子。”马复兴说。(采写记者:许晋豫 陈弘毅 沈洋 张大川 郑玮娜)

(原标题:金秋开学季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