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在《孟子微?卷二》里说“孔子论士,贵行己有耻;论治,贵有耻且格。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耻者,治教之大端。” 知耻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产生诸如责任感、荣誉感、敬业感、成就感等的前提,一个人若丧失了羞耻心,就会丧失做人的基本底线,就会毫无顾忌的去干任何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为人处世要有良好的道德耻感,而对于官员来说,还需具备政治耻感,政治耻感也是一种道德耻感,不过政治耻感针对的是为官者。是为官者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背离了其自身所认同的社会伦理规范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心理活动,是自觉意识到自己因没有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行政职能,没有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行政责任,或者因自己的所言所行不符合行政伦理、社会规范、职业道德等的要求而感到的个体内心的不安、焦虑和痛苦。《孟子·万章句下》:“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意为身为一朝之臣,应以不能有效地为国家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为耻。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是因为兵败而产生的愧疚感,使其“无颜见江东父老”。 就是这种政治耻感的典型表现。从十八大以来反腐打掉的“老虎苍蝇”来看,官员缺乏最基本的耻感和政治耻感,因而责任感、荣誉感、敬业感、成就感缺失是造成违法犯罪和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因而廉洁教育中加强对官员的政治耻感教育,或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第一,从人类道德耻感的特点和现实作用来看,人类的道德耻感既具有自律性的特点,即可以使其主动放弃自己的不道德欲望和行为;也具有他律性的特点,即道德耻感在社会中能起到一种相互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特点与作用。道德耻感是行为主体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背离了其自身所认同的社会伦理规范而产生的一种道德情感的心理痛苦体验,是社会性嫌恶的个体内化表现,其直接根源在于行为主体害怕被社会所抛弃的恐惧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情绪,是人的自我感知形式。可见,道德耻感作为一种心理情感,在个体的欲望、行为与社会道德背离时,会引起个体内心的不安、焦虑和痛苦。人类的这种道德耻感既具有自律性的特点,即可以使其主动放弃自己的不道德欲望和行为,也具有他律性的特点,即道德耻感在社会中也能起到一种相互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从传统耻感文化对古代廉政的影响来看,耻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伦理文化传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耻感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并形成了对古代廉政的多方面影响。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很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内圣外王”,就是要“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给人们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就是“三达德”即“智、仁、勇”,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何谓勇?勇的要义就是“知耻”。“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还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可见,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知耻”、“远耻”既是德性的起点,也是德性的最高体现。荀子也说:“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也是将知耻、明耻、远耻作为君子所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不为诽谤谗言所恐吓,才能心底坦荡、行事无偏无倚。法家更是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来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第三,从耻感教育对于当下官员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说,从十八大以来反腐打掉的“老虎苍蝇”来看,官员缺乏最基本的耻感和政治耻感,因而政治责任感、政治荣誉感、敬业感、成就感缺失是造成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基于此认识,在现阶段我们进行的廉洁教育中,加强对官员的政治耻感教育,增强官员的政治责任感、政治荣誉感、敬业感、成就感,对于防止官员“迷失方向”、“走错路”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一,加强对官员耻感教育,能够让官员端正对待名利的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品德,从而脚下走的路就不会偏离方向,观念和权力就不会错位。如何对待名利地位,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对官员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目的,能不能过好名利关,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官员在一生的仕途中,总是会遇到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许多官员就是因为太看重这些名利的东西从而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从名利场走向了生死场。加强对官员的政治耻感教育,有利于官员正确对待荣誉和升迁、克服委屈感、抱怨感、失落感,就会在工作当中增强防腐拒变的自觉性,按政策办事,按规矩办事,从根本上预防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加强对官员的政治耻感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党员干部健康向上的品德,让党员干部成为高尚的、正直的、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顶得住歪理,始终坚守住共产党人应有的气节,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二,加强对官员的耻感教育能够提升官员政治责任感,对官员进行廉洁教育就是要教导官员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要有担当精神。耻感是责任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对家庭、对集体负责任的耻感,就谈不上对事业的忠诚。一定的政治观就建立在责任感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官员没有政治耻感意识,就不会有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意识,就可能会作风不正、贪污腐化,就不可能担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也就不可能在自己的职位上交一份国家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基于此,在廉洁教育教育中,加强政治耻感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官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感受和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性和庄严性,让他们能够有对国家与人民的敬畏感和责任感,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而不是消极无谓的懒政、怠政。在全面反腐、从严治党期间,有些人为了避免惹上麻烦,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官员在落实政策指示时怠政、懒政,李克强总理对此深感不满,过去一年里,李克强多次发声批评,他说:“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是典型的吏治腐败,这样的干部应该追责!”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廉政、勤政理所当然、势在必然,因此增强官员的政治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培育官员的政治责任感,就要将作为责任感前提和基础的耻感作为重要的着手点,从加强官员的政治耻感教育入手,不失为一条培育政治责任感的好方法和好路径。

第三,加强对官员的政治耻感教育,能够增强官员的守法精神,进一步增强其自身防腐拒变能力。在廉洁教育中加强政治耻感教育,是一个提高官员自身思想认识的过程,就是要让官员形成良好的守法意识,只有具备守法精神,官员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才能够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保持清正廉洁是干部廉政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党性锻炼的核心内容,加强对官员的政治耻感教育,增强守法精神,有利于官员常修为政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有利于官员把住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底线,严肃生活态度;有利于官员增强廉政自觉,使反腐倡廉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一种必然,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种共为;有利于增强官员的守法精神,进一步增强其自身防腐拒变能力,以德修身,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避免腐败乘虚而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而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为官为政者若无信、无耻,就会祸国殃民,古今中外,因为官员,尤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德才不修而肆意妄为,政之不勤而挥霍无度,国之不治而腐败盛行以致人亡政息、亡人亡国者不胜枚举。无论是从人类道德耻感的特点和现实作用来看,还是从传统耻感文化对古代廉政的影响来看,加强政治耻感教育都能起到有效约束官员自身行为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效果,因而,加强对官员的政治耻感教育对于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来说,或许是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