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当父母的人都感受过,夜里只要一听到孩子的一点动静,就会被惊醒,尤其是遇到晚上哭的情形,更会劳心劳力。这些晚上哭闹,不安宁的状态,怕是没有哪个父母没有感受过。这种状况在中医上称为夜啼,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现代人遇到这种情况,最佳选择是及时去医院就医。但是在古代,医疗设备简陋,许多症状无法用仪器检测出来,遇到小儿夜啼,就会采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注:此文介绍古代对待小儿夜啼的处理方法,现代人要记住医者治病,此病指身体上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五,记载了治疗小儿夜啼的方法:

1、短剧疗小儿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

上一味捣筛,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千金同)

2、又方: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以哺儿则愈。(千金同)千金疗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取野狼粪中骨烧作灰,水服如黍米粒一枚,即定。

3、必效小儿夜啼方。以日未出时及日午时,仰卧,着于脐上横文屏气以朱书作血字,其夜即断声效。

此一说的是取中药前胡制成药丸,每天服一丸,三天后,每天服五六丸,这病就治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二说找不到病因的前提下,将野狼粪中的骨头烧成灰,撮成黍米大的药丸用水服下,就能治此病。这一说法是古代将夜间啼哭不止的孩子称为夜啼郎,郎,又名狼。是伪装成孩子的声音的狼使孩子受惊失魂,故用此法。

此三说的是在日未出时和日午时,让孩子仰卧,在腹部的脐上点上用白酒调和的朱砂。

还有就是在孩子惊慌失措,啼哭不止,且不能言语,则在孩子手腕处将串上三枚硬币的红绳绑于腕间。

本文为为舞春秋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