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声音:“试”出真问题“验”出好路子

这是2016年3月5日航拍的福建省泉州安溪县感德镇的生态茶山。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前不久花落闽、赣、黔,福建试验区方案率先颁布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在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的相向而行中迈上新台阶,以红线约束和红利释放为导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从“高天滚滚粉尘急”的雾霾警报,到“大江小河难幸免”的水体污染,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已接近极限,改善环境质量的民生诉求与日俱增,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显得越来越迫切。

设立统一规范的生态文明试验区,有助于推动试验区内生态文明建设升级换挡。试验区应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目前尚缺乏成功经验的重点、难点领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为其他地区摸索改革路径。

资源环境问题总是产生于“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中。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不少地方盛行的是“竭泽而渔、有水快流、野蛮生长”的发展方式,经济账完全压倒生态账。“光污染不治理、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错误发展理念,直接导致代价高昂的生态恶果。

针对“发展和保护”这一普遍性矛盾,习近平同志曾经这样论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辩证法的“两山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进退取舍之道。生态文明试验区一定要在具体实践中把握好、应用好。

宁要青山银山,不要金山银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迈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不同地区生态条件和环境容量差异大,国土空间规划利用和产业发展布局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另一方面,现有的干部绩效考评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去掉盲目追求总量、速度的约束,不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权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健全的背景下,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往往难以通过真金白银来体现,生态无价变成了生态效益“无法估价”。对此,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出了“培育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开辟实现绿色惠民新路径”的目标。通过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必将迎来重大契机和光明前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既要目光远大,更要寸功寸进。希望生态文明试验区能够“试”出真问题、“验”出好路子,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涂洪长

新媒体编辑:南辰、韩筱婧

(原标题:声音:“试”出真问题 “验”出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