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见证贵阳会展产业虎跃前行

(原标题:见证贵阳会展产业虎跃前行)

第六届酒博会今日将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杨兴波 摄

记者 兰荣江

9月8日14时整,距第六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开幕还有19小时,各展馆布置工作已经完成,静待明晨的喧闹。而此时距2011年8月18日第一届酒博会开幕已经过去1845天,在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中,贵阳会展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酒博会 让贵阳有了都市范

在2011年以前,贵州甚至没有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博览会,全省最大的展馆贵州省展览馆展区面积只有3000平米,几无可能承载大型会展项目。当年1月8日,总投资56亿元的中天会展城,其中包括8万平米室内展厅,2万多平米户外展示区的贵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竣工,彻底解决贵阳会展业发展的硬件瓶颈制约。

2011年8月18日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展出面积近4万平米,在当时,是贵州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会展活动。展商纷至沓来,观众络绎不绝,可以说因为有了这样的大型的会展活动,贵阳才真正拥有了大城市的范儿。

“其实,那时大家对贵阳能不能搞好会展,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心里都不大有底。”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成里回忆道,当他2012年入职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时,会展中心仅仅一年举办了二十多场展会项目。

“能不能都要努力做,决不能辜负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重托,青山绿水的贵州需要会展!”徐成里斩钉截铁地说,会展绝不是简单的商品体验展示,它是交流的平台,交易的平台,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平台,是一个现代化都市的必要产业。

1845天 成就144亿元奇迹

时光荏苒,从2011年到2016年酒博会,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仅举办的展览就有272场,预计2016年展出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实现吸引观众260多万人次,比贵阳核心城市区人口还要多。最难能可贵的是,2015年,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实现盈利,这是在全国所有会展中心都不多见的情况。

取得这样的佳绩,背后藏着哪些秘密呢?徐里成开始解谜。

首先,在中国只有5%左右的会展中心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由中天城投集团建设的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企业兴建和管理的会展中心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上都比传统会展中心更有优势,这是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发展较好的原因之一。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对会展产业的大力支持。徐成里表示,做一个大型的会展活动,仅靠会展企业去招展招商,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必须依靠政府政策、网络进行拓展,酒博会、数博会、农博会等无一例外。同时,为了壮大贵州的会展产业,如前几届酒博会以及数博会,省市政府财政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最大力度的助推了会展产业的飞速发展。

加之贵阳市的生态优势、气候优势以及近年来逐步形成的交通比较优势,这一切都在帮助贵阳会展业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层次高、规模大、商品种类全、到会客商多、成交效果好的各种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的举办,推动了贵阳乃至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会展业正成为贵阳经济的助推器。

据贵阳会展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贵阳市展会综合经济效益从2011年的7.2亿元飞速增长至2015年的144亿元,5年翻了20倍。2015年会展经济占贵阳市GDP的4.9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6%。

9万多平方米展区

酒博盛会今日始航

即将于9月9日盛大开幕的第六届中国(贵州)酒类博览会,总展览面积9万多平方米。

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在2011年时算得上是中国规模宏大的展馆,而如今看起来,还是小了些,周边的重庆、昆明、长沙、成都、南宁等地在短短三四年内都建成了展出面积20万平方米左右的新的会展中心。

徐成里说,展馆面积大小是决定一个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硬件依托。这是贵阳会展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竞争态势。不如果能充分挖掘现有展会潜力增加附加值也还会有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贵阳国际会展中心承接的大型会展活动主要是数博会、酒博会、农博会、贵州国际车展以及一些省市政府向国家争取来的会展项目,如图书博览会等,可以拓展的空间还比较大。因此在当前必须做好会展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满足更多不同种类、层次展会的需求,将会展做得更加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