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理塘到巴塘。

沿途经过海子山、姊妹湖,毛垭大草原。

洛桑大叔大喊好漂亮。一路风景太多,都懒得下车。给他说,我只看绝世美景,这种牙签一样的草原和湖泊,兴趣不大。

大叔赠予我白眼。

其实毛垭大草原是318国道上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草原,绵延数十公里到海子山山脚。《中国地理》杂志曾将之评为中国6大最美草原之一。

是川西的高寒草原,向南望可见海拔5838米的益母贡呷雪山。没有门票也不会有人来收费。

只是来时,繁花开尽,剩了零星的花儿不败。

洛桑大叔让我们用想象力来拥抱这片广阔的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配上降央卓玛的西海情歌,看着苍茫的草原大地和不会说话的蓝天白云,黯然神伤的情绪一下就冒出来了。草原的故事总是比草原的景色能够打动人。比如英俊的藏族小伙儿和藏族姑娘,她们的爱情誓言像鸟儿一样从草原飞过,不着痕迹。

嗯,我真的是文艺小说和电影看多了。

姊妹湖则像一对屌丝姐妹,两片深灰蓝色的眼镜片儿在海子高山映忖下,变成了水潭儿。旁边还有观景台,很多自驾的人纷纷在这里拍纪念照。

幸好在巴塘遇见了德嘎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多米的巴塘是热带河谷,和攀枝花的气候差不多。

最出名的是巴塘弦子和处处可见的粗壮茂盛的核桃树。

而我们,是被伸出灰石墙外的核桃树枝垭指引到了德嘎林客栈。在藏语里,德嘎林的意思就是核桃树。

主人多吉翁修,22岁,学习汉藏翻译,毕业于四川民族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栈是祖辈留下来的老房子,同时留下来的也有七八棵上了百年的老核桃树。做客栈的原因是希望能够完整保留祖辈留下来的东西,古老的藏式房子、摆件、门窗等等以及核桃树。

他说,尤其是核桃树。房子拆了可以再修,但把树砍了就再也长不回来了。

比起318国道沿线的客栈和宾馆,德嘎林有些特别。

多吉翁修和家人想用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来接待客人,用藏式的生活来做德嘎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客栈设计上完全按照传统的藏式建筑风格,有18间客房。其中坐落在后花园的3栋青海地区常见的独木屋,全木搭建的吊脚楼。这来源于夏天臧民带着牦牛去牧场,中间需要暂住一段时间,就会搭建这种方便易拆的房子,并且保温。

房子的土墙在康巴地区常见,没有使用一点水泥和钢筋。砌墙时用木块固定,中间灌入泥浆,等泥浆干了以后抽走木块,再一层一层地往上砌。

外墙的红色,是涂抹的土地的红色泥土。房间的窗户、大门、楼梯,也是自家祖辈留下来,或者在当地找到的老东西。

露台上,放着一根挖了凹凸不平的木头,是家家臧民都有的东西。用来做楼梯,爬上屋顶去晒玉米、谷物和衣服之类的。多吉翁修说,这根木头已经使用了5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家的房子,外表朴素,内藏奢华。

大堂四面墙壁和屋顶全是五彩斑斓的手绘,绚丽得晃人眼睛。桌子、椅子也不例外。但是客房里却尽量的简单,白色的床单,简单的藏式摆件,多吉翁修觉得这样能让客人安静入睡。

饶是这样,还是觉得木床、木地板无比的奢侈,结实、宽厚、迎面扑来沉甸甸的历史感。

连洛桑大叔这种清修的人,都觉得自己住这么好的房间太物欲化了,卫生间足足有半个房间那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式的美学,在德嘎林得以尽情的展现。

在房间外露台边,享受着核桃树绿荫带来的清凉,我和多吉翁修喝掉了一瓶又一瓶的啤酒。

酒这种东西,在闹哄哄的酒吧里喝是一种浪费,一定要有美景搭配,喝着喝着半醉了,才觉得不负美人不负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小林 设计:小恒

8月,318川藏之旅

创视界全景摄影平台打破平面摄影的狭隘之处, 用全景摄影的新技术多角度、多维度、更全面的展示川藏线之美,再一次唤醒人们对318川藏线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