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残奥会随笔:心灵的撞击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9月11日新媒体专电 随笔:心灵撞击

新华社记者薛剑英

采访里约残奥会,我的心灵一次次地受到撞击,猛烈地。

在比赛现场,近距离地观看残奥选手一次次地向着终点冲刺,向着新的高度冲击,向着更大的重量冲击,更快!更高!更强!残奥会赛场上,运动员们用他们燃烧的生命,演绎着一幕幕的悲壮。

  2016年里约残奥会田径男子100米T36级决赛 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是的,就是悲壮!听着他们沉重的呼吸和从胸腔深处挤压出的呐喊,我在承受着一次次心灵撞击的同时,感受到的只有震撼!

这是何等顽强的精神!这是他们对自我的挑战,更是他们对命运不屈的宣示。

身体可以残缺,精神不可!

面对他们,没有人会有同情、怜悯的念头,心中只有满满的敬佩,因为他们是强者,是英雄!

完成比赛,不论成败,他们脸上绽放开来的笑容是那么的美。这一刻,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都忘记了身体上的不便,看台上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向无畏的勇士致敬。

  2016年里约残奥会场地自行车男子C2级3000米个人追逐决赛中,中国选手梁贵华获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夏一方摄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没有人生来就是勇士。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他们来了,来到了残奥会的赛场上,来到了全世界的面前,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意志,他们的风采。

  2016年里约残奥会S8级男子10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宋懋璗以59秒19的成绩获得冠军,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中国残奥柔道队选手李丽青(右)在教练张贵富的陪伴下向观众致意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带着感恩之心来参加残奥会的。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也是感恩,是回馈社会。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挑战自我、挑战命运的过程中,在最困难的时刻,所得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都是那么的珍贵。

  中国残奥游泳队选手彭秋萍(左)在教练张鸿鹄的帮助下固定姿势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这些帮助,使得他们坚信,他们不是社会的弃儿,他们并没有被遗忘。也使得他们在克服生活坎坷、追寻自己梦想的旅途上,不再孤独,不再无助。

  2016年里约残奥会田径男子400米T12级决赛中,孙启超以48秒57的成绩获得金牌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相信有许多人与我一样,从来没有接触过残疾人,没有走进过残疾人的生活,没有听过残疾人的故事。那么,就让本届残奥会带给我们心灵的一次次撞击,作为我们关爱残疾人,助残、扶残的动力吧!

伸出我们的臂膀,献出我们的爱心,在残疾人前行的路上,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扶他们一把,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在奋力前行的时候,心中充满爱的力量。

残奥会的意义,不在于拿了多少金牌,破了多少纪录,而在于唤醒了多少颗爱心,传递了多少爱的力量!

编辑:实习生吴鹏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原标题:残奥会随笔:心灵的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