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钱多速来”的新能源车市场改变

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要求对于专用固定停车位,按“一表一车位”模式进行配套供电设施增容改造。

面对着政策的诸多利好,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不论自身实力如何,技术积累是否到位,一股脑地“杀进”新能源市场。不仅中小型车企把其当成弯道超车、咸鱼翻身的好机会,甚至一些没做过传统汽车的其他领域的企业也不甘落后地凑进来。

造车本来该是个严肃认真的事情。但在一些从业者看来,似乎不造电动汽车,在车展上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没有新能源车的概念,似乎也难以打动投资人“敏感眼光”。

利好多,门槛低,打歪主意的人也就多了。

一段时间以来,新能源车企骗补的事情不时见诸媒体,车还没造出来,行驶证都造好了,空手套白狼的戏码不断上演。上周财政部刚曝光了5家骗补车企,有一家情节最严重的,不仅被追回补助资金,连造车资质都丢了。

事实上,电动汽车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它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其基本原理早已被人了解。曾几何时,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售远大于汽油汽车,占全美汽车总产量的28%。当然,那是在遥远的1900年,亨利·福特还在造赛车,而不是后来闻名遐迩的T型车。

100多年过去了,汽油车已经“遍地走”,电动汽车却依然没有突破相关技术瓶颈,比如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极端天气下的电池效能,都迟迟未能突破相应瓶颈。可以说,这与车企的研发力度有关,与相应配套设施的研发和建设有关,更与能源应用的大环境有关。

当下,一些新能源车企瞄准的是中端市场,一辆车标准售价二三十万,扣去补贴实际售价一二十万,购买者多是都市小白领。他们要么摇不中号,要么不愿意花钱去拍卖车牌,要么希望得到更多补贴。

但是,这类人群或许并非新能源汽车的理想购买群体。现实中,最适合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是两个市场的人群,其一是高端市场,其二是农村市场。首先,中高收入人群往往才会为爱车配备一个固定车位,或者在固定车位资源丰富的小区拥有住房。而拥有固定车位,是许多城市安装家用充电桩的前提。这一类人群,看重的是车型和配置。

另一个目标市场就是农村市场,相比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密密麻麻的公寓楼而言,乡村的独立宅院,其实是停车充电的好场所。但是,乡村居民出行距离长,出行路况可能不佳,对于车辆续航能力以及在极端天气和恶劣路况下的行驶能力皆有更高要求。

有媒体报道,有的车企只是把低端车车型的汽油发动机换成了电池,然后换个名称就标出了中高端车型的价格。为了增加续航里程,不得不减轻重量,能不用的配置都不用。最后,这辆车看上去像是升级版的能上牌的老年代步车。

汽车的研发和制造绝非简单的“小儿科”。想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强国,产业生态建设刻不容缓,技术和市场两端的“发力”须臾不可放松,更不可能通过行政性的限制手段,把车“强卖”给本不想买的消费者,而应通过加大研发能力,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新能源汽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激发其主动购买意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