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藏医药继承者:让千年藏医药焕发“现代青春”

  9月10日,索朗在西藏藏医院急诊科病房内查房。新华社记者贾钊摄;;新华社拉萨9月14日电(记者刘明洋、贾钊、薛文献)“好点了吗,还有哪里不舒服?”一边用藏语询问急诊病房里70多岁的藏族老人次仁,一边查看电子医疗显示器上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有异常变化,并不时用听诊器替老人检查身体。这样细致入微的查房看病,是今年25岁的“90后”藏医医师索朗每天工作时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

“老人患的是脑溢血,前期我们用西医西药把他的病情稳定住了,后面我们打算用 二十五味珍珠丸 如意珍珠宝 拉麦丸 十八味降香丸 等藏药,来帮助老人进行长期调理。”索朗一边翻看着病历本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些传统藏药有助于保护脑细胞、降低血压和恢复神经。

“忙的时候我一天要看60多位病人,有时饭都顾不上吃。”索朗告诉记者。

索朗出生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邦达村,父母是当地农牧民。读高中时,由于藏文基础好,以及看中藏医药愈发红火的就业前景,这位来自拉萨农村的大男孩选择了就读在西藏人心中有着特殊情感的藏医专业。2010年,他顺利考入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学习藏医临床专业。

“小时候家里人病了就看藏医,村里的老藏医看病经验丰富,大家都很信任藏医。”索朗说,“现在家乡的亲朋好友有什么病痛,常常会打电话问我该怎么买药治病,觉着我是村里人的骄傲。”

2015年大学毕业的索朗,通过考试等环节成功进入中国最大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工作,如愿成为一名藏医临床医生。“我们那届藏医临床班有41个人,毕业时全部就业,现在分别在各地市藏医院等一线工作。”索朗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工资待遇不错,在拉萨当地算是中上水平。

  9月10日拍摄的西藏藏医院门诊大楼。新华社记者贾钊摄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今天的西藏藏医院处处可见。

记者在急诊科看到,医院配备了不少现代医疗器械,临床诊疗基本也都是采用藏医西医结合的方式。“我在藏医学院读书时,除了学习传统藏医药典籍,学校还开设了一些西医课程,让我们掌握必备的现代西医知识。我们科室有不少老医生就是学西医出身的。”索朗说。

“今后我打算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去进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西医临床诊疗水平。”索朗已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和索朗同一年进入西藏藏医院工作的“90后”藏族姑娘旦增央金则表示,她要认真学习藏医药经典名著,加深对藏医药的认知。

2011年,旦增央金从成都西藏中学毕业后,进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学习西药学专业。“因为长期在成都读书上学,我的藏文马马虎虎,加上本科学的是西药专业,自己对藏医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位22岁的藏族小姑娘略带羞涩地告诉记者。

如今,旦增央金在西藏藏医院藏医药研究院藏药开发与应用研究所从事传统药剂的剂改工作。从藏医药典籍中流传至今的藏药“秘方”,经过现代制作工艺的“打磨”,焕发出勃勃生机。

旦增央金告诉记者,过去,藏族群众到医院诊病,或是买走几包草药回家煎服,或是炮制好的药丸磨碎服用,特别是煎服草药,无法控制水量、煎药时间等,缺乏明确的剂量标准,主观性较强。

  9月10日,旦增央金在西藏藏医院藏药开发与应用研究所实验室内展示已经剂改好的藏药崔汤颗粒。新华社记者贾钊摄

“现在院里引进了不少先进汤药制剂设备,按照藏医药经典里的配方,通过检测、提取等现代制剂方法,将传统汤药制成 藏药冲剂 。”旦增央金说,每做一次实验他们都要进行详尽的实验记录,不断摸索出适当的制剂成分比例,建立规范化的药物标准。

据了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藏医药文化主要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发展、传承,许多杰出的藏医都是高僧。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女性学习藏医的很少。

“如今不同了,现在我们医院很多科室都有女医生。”旦增央金说,“我在成都西藏中学的一位女同学,今年麻醉专业毕业后也考入了藏医院。”

据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政工人事处负责人介绍,近5年来,藏医院已陆续接收像索朗、旦增央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60多名,绝大多数被安排到临床一线工作。

已在雪域高原传承了3800多年的藏医药学,与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古阿拉伯医学并称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2016年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百年华诞,其前身为拉萨“门孜康”(藏医历算学院)。

谈及未来藏医药的发展,索朗、旦增央金这两位“90后”藏医药继承者不约而同地认为,千年藏医药只有跟上时代脚步,才能永葆青春、走出藏区。

“过不了多久,医院就要派我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去进修,学习先进实验仪器的操作及相关实验分析。”旦增央金十分期待将要到来的培训。

(原标题:藏医药继承者:让千年藏医药焕发“现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