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乾隆珍宝“下西南” 如何为文物“保驾护航”

新华社成都9月1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童方)总价值3亿多元人民币的一百余件(套)乾隆珍宝近日离开故宫到访成都,新华社记者现场揭秘如何为价值连城的乾隆珍宝“保驾护航”。

大规模乾隆珍宝“下西南”

据了解,乾隆珍宝“下西南”是为了9月15日即将在成都博物馆开幕的《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做准备。这是时隔三十多年后故宫展第一次来到成都,也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在国内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帝王综合主题展,更是西南地区的首个乾隆大展。

展览精选了故宫博物院所藏与乾隆皇帝密切相关的文物一百余件(套)。其中,寓意社稷永保、江山永固的金嵌珠宝“金瓯永固”杯此前从未离开故宫,这件被乾隆以后的历代皇帝视为家国珍宝相传的文物首次走出故宫与观众见面。

  “金瓯永固”杯。新华社发

乾隆御笔《寿星图》和他亲笔所写的诗稿更是第一次公之于众,在故宫都未曾展出,尤其是乾隆诗稿,大部分是他在从政、筵宴、玩赏时的即兴之作。

“这些带着乾隆帝 DNA 的 小纸片 ,直接向我们展示出他的生活和思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宫宫廷部主任王跃工说。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作《定慧院诗稿》,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唐寅所作《钱塘景物图》轴,紫檀木嵌玉十六罗汉屏、明黄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等大量珍贵文物也将与观众见面。

  乾隆皇帝大展上美轮美奂的展品已经准备就绪。新华社发

文物保护从“出宫”前就开始

故宫博物院和成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围绕着此次展览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文物保护更是从“出宫”前就开始了。

“因为四川气候潮湿,之前我们还有点担心丝织品和书画类文物能否适应,前后两次前来成都考察。经过论证,成都博物馆展厅的湿度和温度都控制得很好,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曹连明说。

此外,文保工作者还会根据文物的状态选择哪些文物“出宫”展览,比如文物适不适合运输、外展,或者是否需要修复一下才能出展。

据成都博物馆乾隆特展负责人杜康介绍,成都博物馆也为“接驾”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不仅要根据故宫展品的数量、文物特点、文物价值设计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还要重点针对丝绸品和书画做好温度和湿度的调控。

  出展前,文保工作者会根据文物的状态选择哪些文物“出宫”展览。比如这个文物适不适合运输外展,或者是否需要修复一下才能出展。 新华社发

乾隆珍宝“出宫”“回宫”都架子大

本次展览的展品大部分为一、二级文物,每件都是不可再生的“国宝”。每件文物选择、点交、押运、开箱、布展等环节都会遵循一整套严格的规定。

文物“出宫”会有一个“文物点交”过程,每件文物的伤况(文物是否有损伤)都会用文字和影像的形式记录在案,故宫博物院和成都博物馆双方签字确认,各存一份。

然后是将“文物打包”。不同类型的文物,在运输过程中会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包装箱体,利用相关的技术,有效控制包装箱内文物保存的环境,来确保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确保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信息和价值不受影响。

文物打包也有很多讲究,必须小心翼翼、轻拿轻放,甚至不同类型的文物使用的包装材料也不一样。比如字画要用杜邦纸包装,镶嵌了珠宝的钟表也要用胶带固定防裂,而最难的要数“龙椅”——鹿角椅。此椅所用鹿角为康熙帝亲猎所获,是乾隆帝深爱之物。鹿角椅体型巨大、形状不规则,椅子四周需搭建木架,让龙椅保持平稳,然后再用软的包装材料包裹四处伸展的鹿角,确保鹿角不被折损。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到成都博物馆,百余件文物历经两千余公里的辗转,运输工作人员7日从故宫出发,沿途经过郑州、西安,10日凌晨2点抵达成都。运输工作人员虽然经验丰富,可面对如此重量级文物也是小心翼翼,不仅提前几天了解行车路线,甚至沿途只能定时定点用餐、入厕、只在沿途的省级博物馆过夜。

到达成都博物馆之后,就开始对文物开箱布展。每件文物的上展过程都十分细致,从开箱、搬动,到双方交接、清点,直到文物进展柜,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全神贯注,确保万无一失。按照惯例,开箱布展工作先放置大型的、具有独立展柜的文物,比如钟表、盒、座椅之类,而备受关注的书画作品会在最后的布展阶段呈现。

据了解,此次乾隆珍宝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展出,结束后文物“回宫”,也会经历一个“点交”的过程,然后入库,之后就该让文物享受漫长的“假期”。

“很多人不知道,文物也会 休假 。一般来讲,一级文物的展览期不会超过三个月,每次展出后都会回到库房 休养 好几年。”曹连明说。

(原标题:乾隆珍宝“下西南” 如何为文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