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城脚下的“团圆节”

本报讯(记者赵剑影)“电话里听得见你的声音,却看不到你的容貌;视频时能看到你的脸庞,却不能拉近我和你的距离。其实,我挺想你的。”9月13日,夜幕下的长城蜿蜒向前,延伸向远方。在张家口怀来县八达岭航天五院项目部举办的工地中秋晚会上,四川籍农民工陈家胜读起了女儿写给他的家书,不禁两眼婆娑。“我最不愿意过中秋节,阖家团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一直以来,平时鲜有交流的父女秉承着用书信沟通的传统。“我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年没和家人一起过节了。”陈家胜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说,自己今年已经50岁了,现在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也能理解自己了,却错过了陪伴他们的最佳时机。

相比陈家胜的境遇,在这个项目做质检员的周毅要比陈家胜幸运得多。2012年,他从老家湖北孝感出来打工,他便一直和妻子在一起。两年前,女儿出生之后,为了能在工作的同时照顾好妻子和女儿。周毅不仅把妻子陆蓉介绍到工地上做工,还在工地旁的羊儿岭租了两间农民房。把母亲接来帮助照顾孩子。周毅说,下工之后,一家四口一起爬长城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尽管如此,他仍然忍不住地担心未来:“孩子还小,团圆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随着孩子长大,回老家上学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团圆就没那么容易了。”周毅说,为了家的未来,分离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他希望分离只是暂时的。

该工地项目负责人杨荣告诉记者,在这个工地上,像周毅这样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的毕竟是少数。很多工友会趁着夜幕降临,躲在角落里给家人打电话。辽宁凌源的蒙古族汉子暴子云说,尽管平时打电话多,但在过节的时候不在家,家人还是会失落。“过节回家肯定是不行。但多挣的钱能在年底带回家,也算是收获吧。”

“过节工地不停工,工人就没有机会休息。工地上很多工友中秋节都不能和家人团圆。”该活动的组织人中建二局三公司工会副主席白德贵说,“农民工只要在我们工地上做工,就是我们的职工。作为工友的娘家人,他们的安全幸福也是职工建设的一部分。”